中国散裂中子源今日圆满完成首轮开放运行,完成40项用户课题获多项成果

03.02.2019  06:41

今日(2月2日),位于东莞大朗的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圆满完成首轮开放运行,打靶功率达到50kW。记者从中科院高能所获悉,中国散裂中子源在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后,于2018年9月正式对用户开放,开始首轮运行。目前装置运行稳定,国内外各领域的用户积极开展实验工作,已圆满完成首轮开放运行任务。

▲位于东莞大朗的中国散裂中子源 资料图片 全媒体记者 蓝业佐 摄

加速器束流功率提升至50kW以上

2018年12月,经过一个月的紧张调试,加速器束流单脉冲等效功率超过50kW,加速器具备了50kW供束的能力。今年1月1日至今加速器运行期间,硬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供束效率达91%。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分部副主任梁天骄介绍,散裂中子源是通过来自大型加速器的高能质子轰击重金属靶,引起金属原子的散裂反应,释放出大量的中子。这些中子形成非常强的中子束流,中子慢化后与样品发生散射,最后由中子谱仪接收。我们根据这些中子散射的数据分析出被观测物体的微观特征,供科学和工业研究用。

通俗点说,加速器束流功率可以对应为每秒钟有多少个质子打靶。” 梁天骄解释,加速器束流功率提升可以使到达样品的中子数量相应提升,加快中子散射研究的速度,其次,随着功率的提升,实验数据的信号与噪声之比会更高,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地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记者从中科院高能所了解到,提升功率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CSNS根据同类装置的经验,计划验收后三年内(即2021年8月)达到100kW设计指标。作为国内第一台散裂中子源,为满足用户对高中子通量的要求,CSNS团队决定尽快提高束流功率到100kW设计指标。CSNS工程验收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即实现了50kW稳定运行,为更快达到设计束流功率指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散裂中子源 资料图片 全媒体记者 郑志波 摄

首轮开放运行共完成40项用户课题,获多项成果

记者从中科院高能所获悉,首轮开放运行用户申请非常踊跃,机时供不应求,共收到用户课题申请62项,覆盖能源、磁性、合金、高分子、纳米、生物材料等研究领域。经过专家评审,包含5项国外用户课题,共32项用户课题获批实验机时。

首轮开放运行期间,三台谱仪共实际完成了共40项用户课题(含8项快速申请课题),取得了重要成果,用户包括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等国内外的3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这其中,通用粉末衍射仪完成新型储氢材料、锂离子电池等20项用户课题,重点解决新能源、新材料和工程材料等的微观机理,以及关键技术应用的难点;多功能反射仪完成了太阳能电池薄膜、稀磁半导体等7项用户课题,为研究薄膜材料的结构和磁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小角散射仪完成了高强高韧钢、高强铝合金等13项用户课题,为研究高性能材料中纳米尺度结构演化提供了直接表征。

目前,两项用户实验成果已发表,十余篇实验成果论文在投稿和撰写中。

▲中国散裂中子源 资料图片 全媒体记者 郑志波 摄

下一轮开放运行即将开始

下一轮开放运行计划从2019年2月12日至6月30日。”梁天骄告诉记者,目前已收到用户课题申请76项(含港澳地区6项,国外2项),正在进行专家评审。

不仅如此,为了促进用户更好地开展中子散射研究,CSNS还将举办“中子科学与技术在电池领域中的应用前沿研讨会”、“可燃冰研发中的中子科学技术应用研讨会”、“散裂中子源在催化、能源、材料及相关过程的应用前沿研讨会”等专题会议。

全媒体记者 杨圣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