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重点项目一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近期,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正式公布。我校邢达教授主持申报的《微波-光声多参数早期乳腺肿瘤特异性分子成像新技术研究》、朱竑教授主持申报的《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移民的人地互动与地方协商研究——以珠三角为例》两项重点项目,以及邢达教授主持申报的《面向心血管易损斑块精密诊断的光声-OCT-超声多模态成像仪》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本次获得资助的两项重点项目、一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是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着力点。这是我校在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之后再次获批的国家级重点项目。
生物光子学研究院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粤百杰”邢达教授主持申报的《微波-光声多参数早期乳腺肿瘤特异性分子成像新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获资助直接经费275万元。该项目将研究微波-光声多参数早期乳腺肿瘤特异性分子成像新技术,整合乳腺肿瘤特征分子(微波热声)、新生化血管/血氧功能(光声)和边界形态学(超声)的多模态影像信息,实现从非特异性物理显像向特异性分子成像的转变,从低分辨形态学检测向多参数精准诊断的转变,以达到乳腺癌早期精准诊断的目的。
朱竑教授主持申报的《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移民的人地互动与地方协商研究——以珠三角为例》重点项目获资助直接经费250万元,该项目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合作以及全球产业转移升级的大背景下,针对当前国内研究中对移民群体细分不足和研究范式相对固化等问题,课题拟以珠三角地区为案例地,对不同类型移民群体的生产、生活方式变迁和地方协商进行研究,力图探讨全球化以及社会主义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移民的新特征,构建中国移民研究的新体系,从整体性和系统性视角把握基于特定地方的移民“人-地”互动模式,并为新型城镇化、社会治理与发展以及中国人力人才资源建设等提供参证。此项目是我国社会文化地理领域的首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也是由地方大学承担的人文地理学领域的全国第三个重点项目,将对我校人文地理学及地理学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邢达教授主持申报的《多模态多参数乳腺癌早期影像学诊断新技术与新方法》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获资助直接经费572万元,该项目结合临床斑块病理学提示,提出创建面向心血管易损斑块精密诊断的光声-OCT-超声多模态成像仪,以求突破现有心血管影像技术原理受限的不足,满足多参量、多层次精准识别斑块的易损性。该项目吸收了IVUS和OCT的优点,首次提出以光声技术为核心的血管内斑块形态、组分、纤维帽厚度、弹性、粘性等四模态多参数的精准提取和成像技术,突破任何单一模态难以准确判别易损性的国际难题。
作者/通讯员:李凯 | 来源:科技处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