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援疆”启动 “智力援疆”引进123名柔性人才

16.07.2015  10:28

图木舒克市,东莞援建的保障房。 东莞日报特派记者 程永强 摄

图木舒克市前海棉纺织有限公司,纺织工人操作现代化生产线。

俯拍美丽的图木舒克市。

“项目援疆”上半年已启动30个

“智力援疆”引进123名柔性人才

东莞援疆干部真情奉献,助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腾飞

东莞时间网讯 东莞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一个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重镇,一个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经通道;一个是改革开放的先锋,一个是中国西北的重要门户。跨越数千公里的空间距离,却同时迎来全新的发展时期与机遇。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东莞援疆在新丝路国家战略下思考着什么?改变着什么?在喀什,在第三师,这样的改变以怎样的方式在发生?在广东援疆15年之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前夕,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莅临东莞援建地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一周年之际,由东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央媒、省媒和市直媒体采访团走进南疆,记录一群远赴万里之外的东莞人和东莞援建的那些事。

盛夏的南疆喀什,果挂枝头。喀什库木代尔瓦扎路,是当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名街。以前这里是老城区,通过标准化的改造后,如今老城区焕发新颜。有人说,这里白天像中东,晚上像浦东,形象地说明这个南疆边陲城市正接受现代化的升级改造。

距喀什城23公里之外的一个产业园,因粤、新高层点题,莞师破题,实现了发展破局,此刻正被世人瞩目。一年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率领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喀什地区考察对接指导援疆工作,提出全力支持200万锭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将之作为广东援疆工作新的、一个重大战略平台,东莞作为对口支援城市的战略设想。

东莞市委市政府随之提出要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兵团对外开放的窗口、推进改革的实验田、兵地融合发展和兵团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以及东莞援疆最重要的展示窗口。

过去一年,“草湖”从规划步入了实施,从纸上落到了地上。本报记者走入草湖产业园,一号厂房已破土动工,打桩立柱,证明了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园已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前不久,由东莞市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第三师企业合资组建的“新疆东纯兴纺织有限公司”在图木舒克市完成工商注册。

根据计划,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园首期30万锭棉纺示范项目一号厂房预计明年4月份投产试运行;二、三、四号厂房已完成施工招标并正在做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预计明年10月份投产试运行;设备采购目前已上网招标,预计8月上旬可全部完成。这一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会带动当地就业五万人。

项目援疆:加大产业项目发展  上半年启动项目30个

草湖产业园只是东莞援建项目中的一例。就在今年,东莞继续坚持援疆资金向民生倾斜,上半年启动援建项目30个,共投入援疆资金5.45亿元,其中,民生基建类项目共23个,非基建类项目共7项,主要为人才交流培训、促进就业创业专项、产业发展等项目。

截至6月15日,基建类开工项目19个,开工率为82.6%;非基建类开工项目5个,开工率71.4%。

截至6月30日,工作队共拨付援疆项目资金1.1474亿元,其中涉及往年援疆项目的有4155万元,涉及2015年援疆项目的有7319万元,2015年资金拨付率为13.43%。

智力援疆:首创“飞地人才”计划  123名柔性人才进疆服务、

从东莞到喀什,  近6000公里的飞行距离,一整天的时间跨度。这可能是中国最远的“上班路”。因为“对口援疆”,两座城市的空间与时间被打通,一群来自海上丝绸之路重镇——东莞的人们,开始了自己在古丝绸之路重镇的“喀什时间”。

然而,毕竟南疆环境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水平不发达,柔性引才难度大。如何能引来才、留才住才、用好才?援疆干部们创造性提出了“飞地人才”计划,将三师作为广东的飞地,通过“推动三个结对,利用三种方式,建设三项机制”,即推动东莞镇街与三师团场、广东与三师卫生系统、教育系统结对交流,利用教育培训、引进先进理念技术、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和建立长效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通过派驻、培训、远程服务等手段,在智力人才方面给予援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科学的引才、留才、用才策略。一组数据对比得出结论:2013年三师从内地招录大学生244人,满一年时,流失率很高;然而一年之后,2014年8月招录402人,不足一年流失率大幅下降至7%。

据悉,自2014年以来,共有123名柔性人才(医生81人,教师39人,行政干部1人,企业管理人才2人)进疆服务,在数量上是计划内援疆干部人才数量(51人)的2.4倍。

东莞援建为第三师带来了什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党委常委、副政委、组织部部长张新辉告诉本报记者:“通过广大援建干部的真情奉献,使我们三师图木舒克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38.63个亿,到了2014年达到了100个亿,所以成绩可贺,这其中凝聚了中央的好政策、广东的好政策以及广大援建干部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