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试验区:60项省级权限下放至3片区

25.08.2015  10:02
原标题:60项省级权限下放至3片区

  7月28日,广州港南沙粮食通用散货码头迎来两个“庞然大物”——由广东中泽重工有限公司制造的两台海水蒸发器,设备装船后启航开赴科威特。这是该公司首次整件出口全球最大的单件海水蒸发器,刷新了广州港大型设备出口纪录。

  此前,该公司出口此类设备均在中山拆散件后运至码头,再通过大船出口,并在货物运抵目的地后派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组装,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为确保设备顺利通关,海关主动优化监管和服务,提出船船过驳、接装出口模式,为企业大大节省成本。

  记者了解到,这仅是南沙海关借助自贸区政策优势,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一个缩影。

  自挂牌运作以来,广东自贸试验区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大大提高行政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创新适应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制度体系,成效初显。

  自贸区内打造“零收费”区

  省自贸办主任郑建荣向记者介绍,围绕广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的重点发展领域,国家相关部门已陆续出台了15个配套文件,省市各部门也出台了近20个支持配套文件,推动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深化行政审批及行政执法制度改革方面,22个省直部门向3个自贸试验区片区下放了第一批60项省一级管理权限。南沙片区取消67项行政审批事项和43项备案事项,审批事项减少37.6%,审批时间压缩57%,市场准入前置审批事项由101项压减为12项;前海蛇口片区制定并发布了行政权责清单,调整、取消、合并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横琴片区初步完成行政权责清单编制,梳理了包括9个部门的150项行政审批、92项行政服务和1171项行政执法事项。此外,广东自贸试验区还试行免收行政事业性和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打造“零收费”区。

  此外,3个片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南沙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已上线,汇集工商、税务、质监等12个部门监管数据信息130万条,对39826户市场主体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对企业公示信息进行随机抽查,商事主体年报公示完成率达92.79%。前海信用网上线运作,汇集了3万家企业的登记注册、监管、资质认证、纳税、信贷、诉讼、结案等信息,建立了“借款企业风险预警系统”。横琴着力推动“诚信岛”建设,建立全流程监管体系,已建立了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制度。

  南沙新增8条国际班轮航线

  通关便利化,是广东自贸试验区运作以来的另一个亮点。

  据了解,广东海关将自贸区作为落实国家“三互”大通关的试验田,以改革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广州海关建立了“一个平台”,实现“单一窗口”与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港务等部门共10个系统的对接,企业只需登录一个平台即可进行申报录入,相关部门监管信息通过一个平台反馈申报人,各监管部门通过一个平台实施信息共享。企业申报所需填报的项目,运输工具进、出境申报项目由原来的301项、276项分别减少到152项、148项,进口和出口货物报关报检由原来的169项、165项分别减少到115项、118项。深圳海关积极参与深圳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并推动地方政府将前海蛇口片区纳入“单一窗口”试点。拱北海关在横琴启动关检“三个一”深度合作,与检验检疫部门实施“一机一台、合作查验、分别处置”作业模式,出入境旅客只需接受海关、检验检疫一次联合检查即可通关。

  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带来了国际航运服务功能的进一步拓展。如今,南沙港三期已建成投产3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年吞吐能力可达1600万标箱;集疏运体系逐步完善,新增8条国际班轮航线,新设立3个无水港。前海蛇口实施母港战略,加快推进西部港区资源整合,促进西部港区码头一体化运作。南沙航运交易所、航运产业基金和航运保险公司设立工作也在加快推进,前海航运交易所通过“互联网+航空航运+金融”的P2B模式,成功撮合境外超大型油轮交易。

  均已试点平行进口汽车业务

  作为改革“试验田”,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国际贸易新业态正加快发展。目前已有65家融资租赁企业在南沙落户,在前海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超过300多家,占全国的17%。区内实现了跨境电商企业、第三方综合服务企业物流系统与海关和检验检疫局跨境电商监管系统对接,汇集了天猫国际、京东、1号店、聚美优品、唯品会、当当网等电商巨头。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初具规模,以碳排放为首个交易品种的期货交易所建设方案已上报证监会。前海成立了深圳前海国际葡萄酒投资交易中心、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前海贵金属交易物流验证中心、国际文化对外贸易平台等交易平台。3个片区均已开展平行进口汽车业务试点。

  (记者 吴哲 实习生 黄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