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复活”桑基鱼塘为“申遗”

15.05.2014  15:20

  桑基鱼塘示范田一角。记者陈枫 摄

  当年的桑基鱼塘。(顺德区档案馆提供)

   当地一博物馆10亩示范田实验成功 为申遗做准备

  昨日,以丝绸文化为主题,讲述丝绸王国奇趣故事的儿童漫画书《蚕宝宝与蜘蛛蚊》,在顺德“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正式发布。该漫画书将以系列形式呈现,并计划每年推出一本续集,共计8本,届时更多传统文化将融入该套儿童漫画书中。

  顺德的丝绸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有“南国丝都”的美誉,而顺德桑基鱼塘以其“全天然循环”的耕种模式,也曾让世界为之惊叹。但随着顺德工业化、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桑基鱼塘成为顺德“消失的农业”。顺德“南国丝都”博物馆十亩完全复制桑基鱼塘模式的“示范田”取得成功,本月内将会迁入第一批蚕宝宝,今年6月就可以对公众开放。

  根据专家考证,桑基鱼塘的诞生地是珠三角,具体位置在今天南番顺一带,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而顺德桑基鱼塘的辉煌历史是1875到1925年之间,鼎盛时期的顺德桑基达到66.5万亩,占据整个广东省桑地面积的56%,生丝输出量占全广东省80%。可如今在顺德,已难觅桑基鱼塘的身影了。根据记者从顺德区农业部门获取的权威资料,桑基鱼塘已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顺德消失。

   桑基鱼塘精髓消失

  1985年就在顺德丝厂这间当时全广东最大生丝厂工作的吴英海,是顺德桑基鱼塘由衰落走向消失的历史见证人之一,他当时的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寻找蚕茧,“在顺德已很难找到,只有在均安有成规模的桑树,但量也很少,当时只能收到1000多包,一包17公斤左右,量严重不足。”吴英海告诉记者。

  为了寻找蚕茧,吴英海开始往粤西湛江、粤北韶关出发,很多时候还需要还要去到外省,但无论顺德丝绸人如何辛苦努力,历史的大潮还是让顺德选择制造业与工业化,1994年左右顺德的桑基鱼塘彻底消失。2000年,顺德丝厂终于坚持不住倒闭。

  虽然农业部门认为桑基鱼塘严格意义上不能说是“消失”,而是“转变”了,“以前是桑基鱼塘,主要是旧‘三基’,就是堤围有桑基、果基与蔗基;现在农民依然会在堤围种植植物,但变成蔬菜基、花基,还有很多农作物混合的‘杂基’。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桑基鱼塘的精髓,也就是纯天然循环,不加任何化学物,能让“桑树养蚕、蚕屎喂鱼、鱼肥塘泥、塘泥种桑”这种神奇的耕种模式,确实已在顺德完全消失。记者采访了多位顺德农业专家,都承认现在只是简单的鱼塘养鱼,堤围种菜,“循环根本谈不上”。

  复活桑基为“申遗

  吴英海下岗后,便开始收集相关桑基鱼塘的历史资料以及相关文物工作,希望可以复活传统的桑基鱼塘模式。这项工作最难的就是种植大量的桑树,而桑树成材又需要一定的时间。于是吴英海在顺德区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在新城区建成了“南国丝都”博物馆,并在2010年前后,成功种植了超过2000棵桑树。但就在此时,因为新城区发展规划,博物馆必须迁移,“最终还是在顺德区政府的协调下,在原馆附近又为我找到一块土地。”吴英海说。

  今年3月,在努力奋斗了14年后,吴英海终于建成了10亩的桑基鱼塘示范田。“珠三角这种神奇的生态耕种模式完全可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吴英海说,有关桑基鱼塘的申遗前期工作正在准备中。(曾毅 陈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