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高新区江浙取经记 谋划产业园升级4.0版本
调研团在园区内观看苏州工业园区的介绍。
在杭州高新区,众人被一家企业的产品吸引。
杭州高新区中,专为“5050计划”所引进的高端人才服务的工作点。
今年第一季度,顺德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顺德高新区”)宣布,今年要冲刺国家级高新区。据悉,顺德高新区是今年珠三角唯一一个申报国家级高新区的园区。
去年12月2日,佛山市和顺德区主要领导到顺德高新区调研时明确要求“顺德高新区要全力向国家级高新区冲刺”。今年2月16日,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明确表示,全力支持汕头、茂名、湛江和顺德等四个市(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顺德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的布局,将以占地3.93平方公里的省级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政策申报区,沿佛山一环快速干线及其南延线进行规划布局,总规划面积约94平方公里,横跨顺德乐从、北滘、容桂、杏坛和均安五个镇街。
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高新区,未来要如何更好的发展?4月11日至12日,顺德高新区前往无锡高新区、苏州高新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区四大高新区取经,求解产业园4.0版的发展新模式
1.学制度
“区政合一”使经济和管理同步发展
无锡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最初的5.4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扩大为目前的220平方公里,由最初的工业性经济区发展为具有城市形态的综合性区域,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开发区发展过程。
对于刚刚起步的顺德高新区来说,该园区的经验值得借鉴。而在调研的过程中,最让顺德高新区一行人震撼的是无锡高新区对于所辖区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管理强大的统筹能力。
目前,新吴区与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采用行政区与开发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
这对一个高新区而言,是一次经济社会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管理调控能力、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提升产城融合水平。
通过发挥高新区、新吴区“区政合一”的管理体制优势,无锡高新区不仅保持高新区精简、统一、高效的运行模式和优质、便捷、全方位的营商理念,更切实履行区级政府所承担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据了解,正是凭借该模式,无锡高新区得以全面统筹区域产业布局,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统筹做好优化存量、提升传统和扩大增量、培育新兴两篇大文章,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临空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研发、生产、服务和管理等环节融合发展,促进新兴产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体系完善、创新资源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科技创新新高地,打造制造业基础雄厚、生产性服务业发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现代产业新高地。
“我们所辖镇街主要的工作是做好社会管理及民生保障。”无锡高新区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基本上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及医疗等配套均由区统筹承担,镇街压力较小。他们要做的是全力做好高新区的配套。
事实上,不仅仅是无锡高新区,两天走下来,苏州高新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区都实现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既按开发区模式运作,又行使地方党委、政府职能,通过园区统筹所管辖的镇街,使得园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同步发展,避免镇街与园区争抢资源从而造成产业布局混乱,整个产业布局非常清晰。
20年前,无锡高新区咬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如今已成为高新区支柱产业。目前,全区近400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超1300亿元,“博世柴油”、“威孚”、“卡特彼勒”、“亚太”……一批“籍贯无锡”的制造业品牌在业界声名显赫。
20年后,无锡高新区瞄准的是物联网、光伏新能源、微电子、生物医药等四大百亿产值的新兴产业。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16年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创造的市场价值将达到1.9万亿美元,无锡将分享盛宴。
2.学规划
把工业园定位为一个城市去建设
在苏州古城的东翼,坐落着苏州工业园。从主干道一路驱车,金鸡湖沿路的绿化带,如同一个个开放的小公园,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线条变幻的现代雕塑,另一边是错落有致的高端商厦,一个个高精尖的产业分布其中。
驱车穿过苏州市东环路,可以看到苏州工业园的标志性雕塑——“圆融”,中文意为“和谐”。雕塑高12米,以不锈钢金属为材质,由两个动态扭动的圆紧密地相叠而成。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工业园,但它颠覆了人们对以往所有工业园的印象。产业、城市、人在这里实现了很好的融合。
在管委会工作的老姚8个月前以9000元/平方米左右的价格为儿子买了一套婚房。“儿子急匆匆地让我帮他买房,所以就赶紧帮他买了。”老姚说。
大部分苏州人都认为,苏州工业园内是一个宜居之地。园区一张19年前的手绘规划图与如今几乎不变的实体图,印证着曾经预埋的城市化种子已开出娇艳欲滴的花朵。“如果有钱有车,当然是住在园区内舒服。”此次为高新区一行服务的巴士司机说。
在苏州工业园内,房地产均价处于整个苏州市的中高端,个别楼盘更是苏州市内单价最高的。刚买房不久的老姚和儿子都感觉到庆幸,原本老姚还嫌贵,但仅仅是8个月后的今天,这个价格已经在园区内买不到房,就在不久前,园区的房价已经飙升至30000元/平方米。
以苏州工业园内呈现的城市面貌而言,老姚也坦言,“涨价是正常的。”
如果从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看,苏州工业园内达到了96.8,高于江苏省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目标值16.8分。这种环境质量不仅体现在对绿化的重视,更体现在了对城市细节的讲究。
走进园区,连片的绿化带如一条绿色丝带不断往前延伸。目前园区内的绿化率已经达到了45%,与欧洲标准看齐。在已经建成的2400多万平方米的绿地面积上,园内还建成了环金鸡湖等8大景观工程、10个生态公园。形成了“一环、三湖、四园、六带、十二苑”的生态园林布局框架。
园内,成片的绿化带中的商厦大楼错落有致,所有的建筑无论从外观和区位设置上看,融合得如同原本就是相连在一起。园内更是看不到小餐馆、小商店,都被“邻里中心”所取代,在这个类似商业载体的服务中心内,集商业、文化、娱乐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功能于一体。
在这里配套的小学、中学、医院都是在苏州数一数二的,而且价格相当便宜,无论是高端人才还是一线工人,都可以很方便地入读心仪的学校。
在苏州高新区国土局副局长姚沈欣看来,这一切,最主要是源于园区对规划配套的重视。“我们一开始就是把苏州工业园定位为一个城市去建设,所以我们非常注重城市设计的环节。”姚沈欣表示。
在规划中,苏州工业园为城市化预埋下种子,同时又一直把规划看成铁一般的法则,这种强执行力,使得这些预埋的种子都得以长成娇艳欲滴的城市之花。
3.学服务
优秀人才最高可获500万元创业资助
走在杭州高新区(滨江)海创基地里,随处可见从海外回归的创业者。几年前,杭州高新区花费10亿元买下了海创基地所在的房产,并改造成为创业空间,引入符合高新区未来发展趋势的新产业。
在这里,海归人员如果项目通过审核,高新区将会为其团队提供每人15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团队成员只需带着自己的电脑便可落户创业。
除了普惠型的创业扶助,这个基地还有针对高端人才的政策。今年1月,杭州高新区再度发布新一轮滨江“5050计划”,在引才政策上再创新:引才对象从专注海外高层次人才到国内国外人才并举;强调市场化评定标准,创业团队最高可获得1500万元的研发和创业补助。
该政策不只是针对海归人才,只要是优秀人才,都欢迎来滨江。只要是国内博士毕业,就能享受人才新政,而海外人才的门槛也降低到国外本科毕业。同时,新政更关注人才的学习、工作、创业经历和能力,有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工作经历或创业经历的,将作为重点资助对象。只要是市场认可的、研发创新走在前沿的,按照政策标准大力资助。如参加国内外创新大赛得奖,可获最高500万元创业资助。
而杭州对人才的生活保障更为全面。在海创基地,企业自主培育的国家、浙江省“千人计划”入选者,可获每人100万元人才奖励;对引进人才,优先安排人才公寓,对购房的引进人才,给予最高60万元的安家补贴。对引进人才开通就医和子女就学绿色通道;妥善解决人才居留落户问题,进一步简化来滨江创业创新的外籍人才入境和居留手续。
对于一线工人的服务也有很好的保障。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是专门为外来务工者提供社区化管理服务的独具特色的新型社区,居住的6000多名新杭州人来自全国28个省市。
作为杭州第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化管理服务的新型社区,邻里社区以打造“员工休憩港湾、他乡生活乐园、青年成长天地”为目标,努力构筑新市民温馨家园,逐渐打响了“人文邻里、青春邻里、平安邻里”三大品牌,带动了社区工作的整体发展。
社区依托产权单位,扩建办公用房至2000余平方米,建成了功能完善的办公场地。加强和改进了硬件设施,建设投入LED大屏幕,每晚为员工播放电影;社区党建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等场地全年全天候开放,可使用杭图一证通,方便居民学习;可容纳150余人的多功能厅,音响、灯光设施完善,用于员工培训、文艺晚会等活动;开设景泰蓝工作室、数字油画室,社区居民可利用空余时间到工作室制作作品并在展厅展出。另外,社区推出“回乡车辆”、“员工生日party”、“新春团圆夜”等特色服务项目。
2011年,通过店招店牌整治,白杨社区引进了社区美食广场、小超市便利店等服务业,解决了流动摊贩带来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问题,完善了集餐饮、通讯、购物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业态。
同时,社区与30多家承租企业开展双向互动,实现了职工“工时内外”无缝管理和全面覆盖。“我们就是要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白杨社区的工作人员说。
顺德区委常委、杏坛镇委书记、顺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谢顺辉:
“高新区这只凤凰要涅槃”
本次带队前往学习的顺德区委常委、杏坛镇委书记、顺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谢顺辉感触颇深,他坦言,工业园做得不好,不够优秀,讲来讲去就是配套不行、产业定位不好、产业服务不行。高新区累计到一定阶段要蜕变,凤凰要涅槃,不能整天用原来这种方式发展。
园镇事权划分要清晰
谢顺辉说,这些高新区的发展与顺德很相似,刚开始都是起于草根,凭借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迅速发展起来,但到一定阶段之后,顺德还是用老经验继续发展,而他们却走上了另外的道路,进行全面转型,向科技产业、新兴产业发展。
他表示,这些高新区的模式好在资源统筹,尤其是对土地规划、产业布局等全面进行统筹。“我们各个镇规划、国土资源争夺比较厉害,但是他们合在一起。”
他说,这些园区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是,园镇事权划分清晰。“我们为什么争资源,因为我们镇里面要管理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事物,特别是有些路网等大项目要镇街负责,镇街的财力也比较薄弱,他们也要争夺资源。但这边的大载体、大路网全部交给上一级来做,这就让镇街财政得到松绑,压力比较小。”
在融资方面,同样是区一级统筹。谢顺辉说,这块镇里平台太小,和银行没得谈,但是其他园区现在基本上都是由区一级资产进行担保,或区一级统筹进行融资,这也是对镇一级最大的支持。这些园区在对资源进行统筹的同时,也将镇街的债务统筹起来,减轻镇街一级的负担,通过贷转债等形式,将债务压力减少,也会让镇街发展轻装上阵。
招商要有准确的产业定位
谢顺辉指出,江浙高新区国资很强势。很多载体建设都是由国资出面,如无锡物联网产业园区,做好了之后,以较低的价格让小公司进驻,创业成本比较低,特别是新的成长性企业进驻后,压力就没这么大了。
他说,顺德高新区也有土地指标,为何招商还是这么难?首先,产业定位不清晰;其次,定位准了,还要把实验室,检验检疫等平台载体都先建设起来,很多企业就会来了。苏州高新区也是这样,建立起知识产权分中心,全国20%专利的申请审批都在这里,利用溢出效应,变成一个专利园区,把专利变成产业生态。
“江浙高新区都是专业园区招商,定位很准,如无锡生物医药虽才起步,但他们引来一家企业后,就把平台搭建起来,然后企业就聚集过来。他们的很多园区都是这样做起来的。”谢顺辉说,我们现在很辛苦,招来一个企业还要再去招一个企业,最后企业之间互不相干,成不了气候,由于没有产业生态,企业必须去其他地方进行配套采购,成本很高,不能形成集聚平台。
要学会更好地统筹资源
谢顺辉说,经营模式上,江浙的高新区已经合二为一了。如机构上,无锡已经是园镇合一,原来是单纯开发公司,机构简单,职能单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园镇合一了。最后,既搞好经济也服务了民生,资源也统筹好了。
他表示,顺德发展高新区也应该要统筹。如在土地上,一定要控死、用活。把土地统筹起来,在一个节点放出,价值就上来了。“如果是生物医药的就打造一个全产业链,而不是这个镇搞一个生物医药产业,另一个也搞,太分散。”
他说,在财政体制上,也需要学习。目前,高新区整个还是要以经济为主,但社会管理还是由所辖镇来做,这会产生费用,高新区经济发展必须反哺当地,要增加镇一级的积极性。
谢顺辉说,这些高新区的经验不能全盘照搬,要学他们控制体制、财政调拨等借力打力的方法。“让园区有利益,镇有利益,村民也有利益。”
顺德也有优势不能妄自菲薄
“为何顺德高新区不优秀?”谢顺辉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
谢顺辉说,江浙高新区大多是选企业而不是求企业,如无锡已经没有地了,但企业还是拼命来,我们有地却没人来,要检讨。
他说,一方面是包装宣传不够,另一方面,产业定位不够明晰、产业配套不够完整、还有其他配套服务不足。“基于这个问题,我们要补课,宣传要加强,公共服务加强,人才服务配套要立即上马,小学、中学、幼儿园都没有,有哪家企业愿意来?”
他说,工业园做得不好,不够优秀,讲来讲去就是配套不行、产业定位不好、产业服务不行。高新区累计到一定阶段要蜕变,凤凰要涅槃,不能整天用原来这种方式发展。
“顺德产业基础雄厚,地理位置优越,离深圳、广州、香港等都很近,我们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把好的东西学到手,补自己的短板。”谢顺辉也强调,看到其他地区的先进,也要看到顺德的自我优势,要有正确的心态,从机制体制上谋划长远,挖掘自己的优势,有耐心、韧性地去发展。
他表示,前来学习的同事们都达成共识,今天顺德高新区的问题在考察学习之后,要补好课,不能以后过来再学习的时候还是带着这些问题。要将好的经验为我所用,信心更足地加速发展。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刘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