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乃华:围绕合作项目壮大产业群

24.07.2014  14:25
珠海出访欧洲国家,我想看中的首先是可能引进的产业项目契合珠海发展“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的需求;其次是发展模式、经验对珠海有借鉴意义。

珠海出访欧洲国家,我想看中的首先是可能引进的产业项目契合珠海发展“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的需求;其次是发展模式、经验对珠海有借鉴意义。

就整体而言,欧盟成员国基本都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正处于向知识型经济体转型的阶段,其产业在高科技化程度、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表现,均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他们积累了很多值得珠海借鉴的经验,比如在产业发展与环境、社会和谐统一,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公共管理改革等方面。

主动“走出去”推介珠海,有望给“三高一特”产业带来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项目,以及引入先进的政府治理理念和做法。

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德国所受冲击较小,这主要就得益于“德国制造”。“德国制造”最鲜明的特点可能主要在于两点:一是技术复杂程度很高。有研究表明,在过去60多年间,由制造业部门产品复杂性所反映的一国生产性能力,是所有预测性经济指标中能够最好地解释国家(区域)长期增长前景的指标,国家间的生产性能力差异能够解释国家间收入差异的至少70%。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仪器仪表、医疗器械、化学工业和数控机床等是生产性部门中产品复杂度最高的行业,而这些行业恰恰是德国的支柱产业。二是德国有众多被西蒙称之为“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管理方式灵活且高效,技术创新能力强,在细分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极高,是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环节,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位。

要想充分激发合作项目对珠海“三高一特”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关键在于围绕这些项目(点)能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形成“以点延链,依链成片”的发展格局。要引进欧盟那些掌握产品品牌和销售终端渠道且具有核心创新与研发设计能力的项目,并鼓励它们将产品链中非核心、非关键、可模块或标准化的生产环节外包给珠海的本地企业,组合成一个具有生产“弹性”与“协作效率”的生产分工网络体系,促进珠海产业集群内生比较优势的壮大。

德国制造”形成强大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其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德国,有近八成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通过引入中大、暨大、北师大等高校办学,珠海在大学学历教育方面处于珠三角领先水平,但职业教育仍构成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德国合作推进职业教育,将有望缓解这一约束。

为了最大化在孵化器合作方面的效果,珠海应着力推进孵化器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立足“紧扣科技创新链,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建立起产学研用之间的网状协同创新,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出发,解决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的研发以及商业模型等问题。此外,政府还应引导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技术攻关项目需求发布、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供给、技术成果交易等功能。

(作者系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