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老人获颁“金”版婚祝 向新婚夫妻分享婚姻相处之道
刘在常叶郁荪夫妇。广报记者王燕 摄
越秀区的“婚祝”。广报记者王燕 摄
大洋网讯 金婚、银婚是怎么走过来的?小小婚书记载满满幸福!昨日是“国际家庭日”,越秀区婚姻登记处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姻成长公益讲座,现场邀请了金婚夫妇和银婚夫妇分享他们的婚姻经营之道,吸引了众多新婚夫妇到场聆听学习。越秀区婚姻登记处还以传统婚书的样式为原型,设计编印了精美的《婚祝》,现场发放给了两对老夫妻。《婚祝》还将在“5·20”婚姻登记高峰日开始,派发给新婚夫妇,全年将发放1万份。
昨日的讲座现场,越秀区婚姻登记处给两对老人颁发的是特别版的《婚祝》,它由丝绢布编上金丝、银丝而成,寓意对金婚夫妇和银婚夫妇的祝福,纪念金婚、银婚夫妇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缔结良缘、志同道合、相互依守和白头偕老,是“幸福婚姻、和谐家庭”的典范。
“婚姻是自己事情,不能跟别人比”
刘在常叶郁荪夫妇,金婚
叶阿姨回忆,和刘在常第一次见面是在当年的一次学生活动上。“当时他站在树荫下,穿了浅鹅黄色的衬衫,白色休闲西裤,一只手放在背后。他一言不发,表情认真严肃。在大家的喧闹中他似乎一瞬间吸引了我一生的注意力。”
两人刚刚确立恋爱关系时,刘老就被国家选入空军飞行技术教员队伍。一去五年,其间出于保密要求,不得与家人或任何外界朋友联系。这并未动摇他们之间感情,叶女士当时在中学任教,追求她的优秀男士一直不断,但是叶女士一等就是5年。
刘伯说,婚姻是自己事情,不能和其他人比,特别是现在物欲横流的情况下,不应该比收入多少;婚姻中应该不断去增进爱情,要尊重对方,要信任、关心,要合作、奉献,要诚实,还要宽容、理解。
刘伯还说,“我在家里跟老伴儿相处,工作都是争着干。个人发挥特长,买菜做饭洗衣是我的弱点,她全都做好了。有些事情说好了是我来干的,我不在家,她却经常就悄悄干了。比如拖地,我经常会‘质问’她,拖地是归我的,你怎么干了?”
刘伯回忆起困难时期,一家子互相谦让食物的往事,仍觉十分温馨。“我老伴儿总是把好东西留下来,自己不吃。我当时在部队,饭堂的晚饭每人发两个面包,我会在下班时带回家,给孩子和老伴吃。他们问我吃过饭没有,我都说已经吃了”。就是这样互相关照,克服困难。
“我也许不是一棵参天大树,但是一定不让你受风雨吹打”
王穗敏夫妇,银婚
董大叔夫妻俩是别人介绍相识的。夫妻俩刚刚结婚时,也面临着很大的矛盾危机。妻子生于城市国企职工家庭,丈夫生于北方农村家庭,原生家庭的文化、生活习惯等种种巨大差异让小两口吃了不少苦头。
王阿姨回忆起一件事,新婚没多久,因为董克义在农村的妹妹想设法到城市工厂上班,脱离农村户口,需要向兄弟们筹款两万元。这对于当时月收入只有不到100元的小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董克义没来得及和妻子商量就私底下借了钱寄给妹妹。等债主上门了,王阿姨才得知此事,她委屈、焦虑,愤怒,却还是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为丈夫还清了债务。董克义知道后,非常感动,也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歉意。
此后的三年里,和家公家婆共同生活期间的矛盾不时发生。王阿姨坦言,当时曾多次暗自落泪,甚至想离婚。所幸董克义一直体谅妻子的难处,多次和父母解释相处之道。当他领会到不可能改变父母后,为了妻子的感受和未来的家庭幸福,最终劝说父母回农村生活。
董克义也说,自己早在婚前就曾写信向王穗敏许诺:“我也许不是一棵参天大树,但是一定不让你受风雨吹打”。
最后,这对相伴35年的银婚夫妇总结相处之道,就是一句话:互相忍让,互相体谅包容。
5月20日起
越秀登记结婚可获《婚祝》
昨日,越秀区婚姻登记处设计编印的《婚祝》正式首发,并将在“5·20”婚姻登记高峰日开始正式派发给新婚夫妇,全年将发放1万份,表达对新婚夫妇缔结良缘的美好祝愿,使结婚更有仪式感。
传统婚书长什么样?
我国民间的传统婚书最早起源于唐代,是婚姻当事人持有并作为证据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现有资料显示,民间婚书最早起源于唐代。早期的婚书在行文中不乏套语虚词,到了清代,婚书趋向简化,尤其是契约式婚书,往往直入正题,显示人们对婚姻从注重形式向更重实质转变。虽然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但从历史的纵向观察,婚书的主要内容与形式还是基本不变的。
1912年以后,婚书多改用油墨印刷,婚书的质地除了有宣纸,还有硬本、绢面、毛边纸等,有的还涂有金粉。绘制的纹饰出现了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吉祥图案。有的还贴有如今价值不菲的印花税票。
195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废除了包办婚姻,这一时期的婚书中出现了婚姻法的相关条款,新郎新娘的名字也头一次并列在一起。
(广报记者曾卫康 通讯员张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