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要入员额 必须亲自办案

13.01.2016  17:59


领导要入员额 必须亲自办案

 

来源:羊城晚报

 

 

 

广州中院和广州天河、南沙两个基层法院被纳入全省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

法治观察

名词解释

法官员额制是指将法院工作人员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三类,根据法院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数、案件数等确定法官数量,对法官在编制限额内实行员额管理。员额一旦确定,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改变,没有缺额就不能递补。实行法官员额制,就是要实现人员分类管理,让优秀审判资源集中到审判一线,建立以法官为中心、以服务审判工作为重心的法院人员配置模式。

晒一晒

广州法院司法改革早收清单

●审判辅助人员改革:早在2013年就着手进行,领先司法改革的要求。

●取消案件审批制改革:从2015年5月起,广州中院正式进行系列取消案件审批制的改革,还权于法官,案件怎么判,主审法官和合议庭说了算。

●全国首个自贸区法院挂牌:今天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挂牌,这是全国首个自贸区法院。

●全国首个管理人自治组织成立: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启动了破产案件审理方式的改革试点工作,广州中院被列入首批试点法院名单,随后全国首个管理人自治组织——广州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于2014年登记注册成立。

●全国率先聘任港澳籍人民陪审员:广州南沙区法院在全国率先聘任港澳籍人民陪审员,并开庭审理全国首件港澳陪审员参审案件。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广州作为全国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之一,截至2015年11月,广州基层法院共审结试点案件3503宗,判处罪犯3600人,在全国排名第一。

近日,广东全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广州召开。广州中院和广州天河、南沙两个基层法院被纳入全省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即将直面改革浪潮的冲击。

一边是案件受理数量节节攀升,另一边是法官员额制改革箭在弦上。怎样把最优秀的法官选配到审判一线?法院领导该不该进入员额?案件越来越多,入额的法官将比现有法官少,本就案多人少的广州法院能“扛得住”吗?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舒扬解答了这些疑问。

1 员额制改革会否加剧“案多人少”

早在1999年,广州全市法院案件受理数、办结数首次均突破10万件。2012年,这两个数据首次均突破20万件大关。据预测,今年广州全市法院案件受理数可能突破30万件大关。

受案数量高企,法官员额制是被视为破解“案多人少”难题的一个方略。它着力于打造精英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官队伍,让优秀的法官能办案、办好案、办更多的案。根据员额制改革要求,广东需把全省法官的员额控制在改革前法官总数的39%以内。

“上面给我们200多个指标,其中又规定第一批入额时必须预留10%左右。因为将来还要吸纳社会上的优秀法律人才如法学教授和知名律师进来。这样算下来,我们可能只有约200个法官能进员额,但现在我们的法官人数是308人,这意味着有将近1/3的原法官将不再做法官。”舒扬说。

一方面,案件数量越攀越高,另一方面,实际能入额办案的法官在减少。法官忙得过来吗?

舒扬表示,在案多人少的现实矛盾下,要保障员额制的顺利实施,如果没有配套的审判辅助人员改革,难以完成,而早在2013年广州中院就成立了司法改革领导小组,着手进行审判辅助人员改革。

在广州市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广州中院在政法编制之外配备了143名法官助理、120名书记员,已全部到岗,今年申请的60名执行员助理、50名辅警,也获得市委批准,同时法院还建立了完善的审判辅助人员管理制度。

  “可以说,员额制在做‘减法’,但审判辅助人员制度在做‘加法’,一‘减’一‘加’之间,审判运行架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员额制改革要听从省里的统一部署安排,审判辅助人员改革则属于工作机制改革,我们可以先行自己启动。这也是广州中院为什么先不动员额制,而着手人员分类改革和审判辅助人员改革的初衷。”舒扬介绍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来广州中院考察审判辅助人员改革工作时肯定了广州法院的探索,还鼓励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2 被员额制“看上”的法官长啥样

舒扬向记者介绍,广州法院没有进入全省司法改革的第一批试点,但一直密切关注第一批试点单位的进展,并且有不少预热式的改革举措,特别是进行了案件审批流程和审批制度的改革。

他说,现在,法院早就改变了副庭长、庭长、副院长、院长对案件的把关和审查制度。这对于法官员额制改革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员额制就要求谁审理谁裁判,谁裁判谁负责”。权利和责任相适应,这是法官员额制改革的要求。

那么,能被员额制“看中”的法官都长啥样?

据舒扬介绍,省里有统一的法官遴选标准,需要看的有业务、水平、品质。“宁缺毋滥,总之要选一线法官中最好的入额”。

舒扬还说,那些有了法官职称,又不在一线办案的人可能将要面临被选择;而一些长期在法院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疏于办案,业务荒废的,占了法官的指标,又胜任不了审判工作的人,也要让出审判岗位;还有一种不在审判岗位工作,而在综合行政部门工作的同志,就面临着新的选边站队,他们可以不当处长局长,去当法官。

对于未入额法官,舒扬说,从制度设计上讲,一般有四种安排方式:第一,一部分工作能力还很强、身体也健康的同志,可以直接转为高级法官助理。这部分同志现在入不了额,但下次再遴选时还可以争取入额,是宝贵的后备法官人才。第二,还有一部分不太适合在审判岗位上工作的法律人才,可以推荐给其他有需要的国家机关。第三,有部分同志原来具有法官职称并占用法官指标,还可以在本单位内部消化,从事非审判部门如办公室、研究室、宣传处、后勤保障、法警、执行局等部门的工作。第四,还有一部分人根据工作年限可以自然退休或提前退休。

3 进了员额是不是就一劳永逸了

法院的领导们进不进员额,也是许多法官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毋庸置疑的是,不少法院领导们都是业务骨干,有着丰富的一线办案经验,另一些则可能并不具备相关审判经历。

“法院的院领导也不一定当然就能进员额,也要在考试和考核中公开选拔。”据舒扬介绍,有的省高级法院还规定了主管非审判部门的院领导首批暂时是不进的——这些人都是法官出身,不光是法官,还基本都是审判委员会委员呢。“所以,这次改革的一刀切,就是原则上在一线办案的人才有机会进员额”。

“进了员额后则必须办案。而且,进了员额也不是一劳永逸,每年还要考核,如果完不成任务,就要被淘汰。”舒扬强调说。

在他看来,进员额唯一的要求就是公平公正。“这次坚决不搞论资排辈,不以职务上的三六九等来划分,主要还是看是否能满足司法办案的要求和水平”。

同时,舒扬说,员额制改革还要优先考虑正在一线审判岗位的年轻法官,要有一定的比例保证他们入额。他举例说,吉林和上海的做法是100名入额的法官,必须要有20名是年轻人,这是硬性指标,不能挤占年轻人的指标,因为青年法官才是中国优良司法的未来。

改革总会触动一些人的奶酪,有些岗位肯定需要“腾笼换鸟”。在舒扬看来,国家的司法资源也就是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去实现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而今,在公众面前徐徐展开的,是一张广州中院正在绘就的改革蓝图。

 

 

 

 

 

(作者:董柳 龚德家 杨晓梅)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