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证前献血能否解决血荒?
数据显示,我国的献血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多年来献血率还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的及格线。自《献血法》出台之后,很多类似营养补贴、坐车优先等鼓励献血的措施时有出现。而近来领结婚证、驾驶证、毕业证之前鼓励公民献血,家长献够血孩子可以在中考加分的消息,又重新聚焦献血问题,引起市民热议和怀疑。需要怎样的激励机制解决血荒问题,我们该走哪一条路?
●见习记者 杨敏
1、网友观点
@刘达标:化解血荒危机仅靠激励机制不够,地方财政要多拨专项资金用于血站运营;医疗机构要进一步简化无偿献血人及家属用血的繁琐手续。
@梅城小精灵:“领证前献血”等强制措施是绝对不能解决血荒的,要解决血荒这个难题,我觉得应加强宣传引导,启发自觉;要让“一人献血,全家受益”的政策落地,对献血者实施必要的鼓励和奖励,营造为献血者道德“加分”的氛围。
@敏敏很冲动:如果是互助献血,那么一定要将互助者的利益真正落实。如果是纯粹的爱心献血,感觉还是要加大宣传、完善供需体制。
2、市民观点:领证前献血是不错的普及方式
市民钟阿姨今年已经是第四年献血了,她在这几年时间里,一直在向身边跳广场舞的朋友们宣传和提倡献血,因此这些年都有人被钟阿姨动员去献血,甚至也加入了献血宣传的行列。钟阿姨告诉记者,“献血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可以帮助别人,没什么不好的。”钟阿姨坦言,自己以往也没有这种观念,近年来宣传多了,才鼓起勇气去献血。
对于高校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成为主要献血大军的现状,嘉应学院的小黎认为,这两类人的共同点是因为身体素质好,乐观向上,血站会比较常针对这两部分人进行宣传和搞针对性活动,让他们成为献血的主力。有不少同学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去献血,小黎说,“献血真的需要鼓励,跨出这一步之所以会迟疑和畏惧,常常是因为对献血的生理常识缺乏了解,不应该过分责备。能够跨出这一步,用爱心温暖另一个生命,是另一种境界。但这样的鼓励对于一般的市民来说,太少了。”
张女士认为,生活中大家各自忙活,很少有途径接触到献血活动,“如果在领证前能有这样的倡导,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普及方式。”
3、专家言论:领证前献血非治本之策
自愿献血是国际卫生组织和红十字会推荐的方式,我国也出台了《献血法》规定,18至55岁的公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献血,然而从多年来我国的情况来看,献血率低且阶段性及地域性的血荒还是会发生。
梅州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张明湘认为,对于献血,政府在制度设计和组织协调上有需要改善的地方。要让献血的公益性真正深入人心,消除人们对献血有害健康等误会,广泛地传播献血对于生命的意义。他认为,应走进学生课堂走进社区去普及献血的知识,组织政府工作人员、军人等群体率先献血。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协调组织的作用,按照法律的初衷执行细化,是目前解决血荒的关键。不管是领证前献血还是献血加分,都非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