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扶贫路 人社效能显担当

30.06.2021  07:25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周召开,三年栉风沐雨东莞人社系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荣获全省脱贫攻坚两项集体殊荣、6人获得个人表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乌蒙深处、粤北山区,脱贫攻坚三载风雨,东莞人社闻令而动、齐心协力,将真挚的为民情怀化作了涓涓细流,全力推进就业扶贫、技能扶贫、人才扶贫取得实效,谱写出了一首连民心、聚民力的人社扶贫篇章。

▲2021年4月16日至18日,“铜往东莞,就在春天”东莞名企综合招聘和校园专场招聘系列活动走进铜仁市

风雨三载显担当

盛夏时节,赤水河源头流水如碧。崇山峻岭间,一条笔直干净的道路沿河直通赤水河源头第一村:昭通市镇雄县银厂村。沿途而过,一幢幢农家小院拔地而起,电视、电话、手机、4G网络一应俱全。曾经因水土流失问题,而陷入“越种越穷”怪圈的贫困村,如今变化已是翻天覆地。

年青的村书记文鹏有思路、有想法,欲通过发展方竹产业达成经济与环保的“绿色脱贫”之路。但是,方竹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竹苗落地到产生效益少则三年,多则五年,产业能等,但村民的脱贫却不能等。怎么办?

一人稳定就业,全家就能脱贫!”这就是文鹏解决问题的方式,他深知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

从2018年起,银厂村就充分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资源,通过两地人社部门劳务协作,鼓励村中500多名青壮年劳动力到东莞务工,仅仅一年,家中有人在东莞务工的农户基本都完成了脱贫任务。

两地劳务协作的效能,并不止于脱贫。去年,疫情突发,春节后的东莞复工复产压力巨大,时间紧、任务重,消息传到了已协作多年的乌蒙大地。

在做好各项防疫的前提下,我们发动回家过年的村民,全部登上了去东莞的大巴,协作多年我们也非常清楚一个道理,劳务协作,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互助互帮的双向联动。”文鹏说。

这是东莞对口帮扶昭通过程中,两地人社部门劳务协作中的一个案例,是典型,亦是缩影。

脱贫攻坚,风雨三载,东莞市人社局全面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部署,聚焦精准对接实现机制创新与优势互补协同。按照“昭通所需、东莞所能、协作共赢”的原则,结合昭通人力资源丰富和东莞的用工实际,科学地建立了议事协调、定期会商、对口联系、结对帮扶、考评激励等机制,助力22个镇街结对帮扶昭通6个贫困县区,提供就业信息25万余条,开展招聘98场,发动133家企业到昭通招聘用,累计接收昭通劳动力14.5万人。

数据的背后,是人社部门办实事、解民忧、促发展的价值体现,更是贫困户们打破贫困枷锁,走出大山的致富之路。

精准聚焦保民生

在镇雄县一家广告公司里,20岁的雷达已是公司的骨干设计员。别看他年轻,但他已是一名在东莞的技工学校、在珠江三角企业学习磨炼了4年多的设计员,做起事来十分老练。与雷达选择回乡就业不同的是,申建华毕业后就在茶山镇的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工作,不仅能在公司得到磨炼,还拿到了一份不错的薪水,对于未来他充满信心。

虽然雷达和申建华在未来会有各自的发展轨迹,但他们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却有过“交点”。他们都是从镇雄农村走出去的学生,由于在东莞学到技术,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也改变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雷达、申建华只是东莞与镇雄开展劳务协作以来,培养的众多技术型人才中的典型代表,从2017年起,该县每年都会输送几百名学生到东莞“取经学艺”。 实际上,技工教育协作促贫困户就业脱贫,也仅是东莞人社部门助力帮扶地区脱贫的其中一项举措。

有业就、就好业,这是东莞市人社局参与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工作举措和工作思路的升华和拓展。为达成这一目标,东莞市人社局专门制定了落实脱贫攻坚“133”工作思路,聚焦精准组织实现宣传动员与培训转移协同。针对贫困劳动力“不想去、不敢去、不能去、不会去、去不好”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实现思想、工作、情感三个认同的“133”工作思路。按照“有多少培训多少、接纳转移多少”的原则,与帮扶地区建立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联动机制。2021年以来,促进昭通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东莞就业242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855人。

同时,为解决政府组织与市场需求脱节问题,东莞市人社局还牵头建立了政府主导、村级发动、中介输出、企业接收、劳动力就业“五位一体”机制,有计划、有组织培训转移就业2069人。加强对特殊群体就业帮扶,仅东莞市大岭山镇就解决了73名残疾人、613名大龄劳动力就业难题。

在上述举措实施的过程中,东莞市人社局时刻紧盯贫困群众“输得出、稳得住、能增收、促脱贫”目标,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了跟踪管理长效机制,聚焦精准服务实现后续保障与稳岗增收协同。对在东莞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给予每人600元至1200元稳岗补贴和500元交通补贴,并采取减免学杂费等措施,解决务工人员随行子女入学问题。建立同企同村人员编组管理、维权服务等制度,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稳定就业。

初心不渝向未来

发放吸纳就业补助529万元、惠及1058名昭通籍贫困劳动力;搭建供需信息互通平台,每年提供就业岗位信息20多万条;动员市场力量投资1000万元,成立昭通莞企人才服务公司; 6个劳务工作站在莞设立;以专车专列帮助1380名昭通务工人员“点对点”返莞就业……

几年来,东莞市人社与结对地区共同探索实践“四精准四协同”劳务协作模式,吸收和稳定了云南昭通等省内外14.5万名乡亲在东莞就业,1.2万名卡户人员就业脱贫。发挥了“技能人才之都”优势,帮扶3.6万名卡户人员技能脱贫。东莞也得到了有效的人力补充。脱贫攻坚战役中,东莞人社与帮扶地区互学互促,共同成长,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人社特色的扶贫模式。

群众不脱贫,人社不脱钩。

脱贫攻坚战,东莞人社干部职工初心如磐,扛责在肩。他们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努力改变着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困境,积极探寻着改变贫穷落后的路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到昭通市巧家县帮扶的人社干部周伟智,在帮扶期间的所思所想。如今,圆满完成任务返莞的周伟智用行动和付出,兑现了当年所言:巧家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房林立、道路通畅,红糖、草莓、生猪等产业兴起,以及劳务协作的带动,让巧家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根植泥土,脚踏大地。几年来,全市人社系统干部俯下身、沉下心、扎住根,将人社扶贫政策转化为助力改变贫穷地区面貌的巨大能量,给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发展带来思路和启迪,让美丽的土地重新散发馨香。

能获此殊荣,我们备受鼓舞,心怀感恩。”这是参与扶贫工作人社干部的集体心声。下来,东莞人社将接续乡村振兴,对接新阶段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践行“品质人社 成长之城”的价值追求,按照“链群对接、校企合作、政企叠加、双向循环”的思路,加大对结对地区劳务对接、技能帮扶、人才交流力度。新征程,东莞人社已正坚实起步!

文字:王子玺 见习记者 张可欣

摄影:程永强 市人社局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