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奋明:食品安全监管重在抓好生产环节
多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的心病,从三聚氰胺、毒豆芽、瘦肉精、农药残留超标等事件反映出国内食品问题的严重性及解决此类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尽管从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披露、政府有关部门的打击、惩罚到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但至今为止,食品安全问题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食品安全问题除了社会的重视,国家的法律法规监控,还需要政府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予以解决。珠海高栏港平沙镇建立的珠海首个熟食加工中心,通过将散落在大街小巷、废弃工厂的各类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统一生产和监控,力图从生产源头上杜绝和防范“问题食品”流入市场和市民的餐桌,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探索。
抓住食品生产的环节,就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据有关报道,我省有食品小作坊2万多家,从业人员20万人,显然,如果光靠食品药品监管局来监管如此分散和众多的食品小作坊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如果把无数的小作坊集中起来,并使用先进的监控信息技术设备,辅之以必要的规章制度,监管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现在,平沙镇熟食加工中心已经集中了16家小作坊进行生产,每家作坊都标有作坊主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便于社会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从熟食中心生产的食品都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从生产源头上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这就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除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地方政府的重视,政府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之一,不能把它完全推给市场,这就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土地、资金以及制度的安排。与其他地方更加市场化的方法不同,高栏平沙按照自己镇的实际情况,划拨了土地资源和资金,投入了人力物力来解决食品安全生产问题,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责任。
集中起来进行专业化的生产,除了方便进行监管外,还有利于各个小作坊打造自己的品牌及各个作坊之间的技术借鉴和良性竞争,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里,行业间自然形成一种相互学习交流的氛围和比较竞争的心态,有利于技术进步。
通过打造安全食品品牌,还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平沙镇熟食加工中心计划建立的快检室,对中心加工生产的熟食进行日常化的检测,比较原来食药监部门每周进行一两次的抽检频率将大幅提高,同时中心还计划培养一两家符合QS食品安全认证的小作坊企业,通过打造食品安全品牌,促进他们的产品从目前的农贸市场走进大型超市、工厂的食堂,扩大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
食品运输过程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环节,特别是熟食。过去熟食产品分散由各个小作坊主自己运送,有的生熟混搭,不能保证食品的卫生和安全,而平沙用专业化的食品运输车辆,做到生熟分开,保证了卫生合格的运输。
尽管珠海在这块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是社会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形成一整套安全的生产、销售、消费体系,需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规的支撑,还需要全社会的监督和配合以及全民消费意识的提高。
笔者认为,在建设食品安全体系中,珠海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治理经验和方法,比如说形成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使我们的食品生产和消费有法可依,政府提供更多的制度性安排和监管手段。在食品生产中建立产品溯源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可以追究问题的根源以及相关的索赔。
更重要的是,依托珠海此前在诚信社会建设上的成效,珠海可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的诚信系统,对各个生产单位的食品安全有历史的记录,这些诚信体系应当是公开和可查询的,将企业的信誉与诚信体系结合起来,与市场推广结合起来。在一些市场,应当让顾客了解各个店铺的信用情况,对信用进行评级,让各个食品的生产单位与销售和业绩联系起来,才能更加有力地推动食品的安全生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发展环境和机制,对缺乏食品安全生产诚信的单位予以严格的惩罚和退出机制。
笔者相信,通过以珠海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和公众对食品安全生产和消费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完全可以建立起国家的食品安全体系,让公众对国家的食品安全更加有信心。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