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食物分“好坏” 7个饮食误区需绕行

21.04.2015  18:10

铺天盖地的营养信息面前,很多人迷失了方向,甚至被一些不太科学的饮食言论牵着鼻子走。有关专家总结出7大深入人心、亟待澄清的饮食误区,以帮助大家拨开迷雾,掌握科学饮食的真谛。

误区一:

食物分“好”和“坏”?

就像人们习惯把人分为“好人”、“坏人”,食物也常常被扣上“好食物”或“坏食物”的帽子。营养师表示这种说法太过武断,没有绝对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饮食习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脂肪,很多人认为摄入太多脂肪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这只对脂肪摄入超标的人群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某些营养不良的孩子就不太适用。脂肪也有“好”的一面,适当补充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提供能量。

误区二:

少吃主食更健康?

近年来,许多讲究养生的人主食吃得越来越少。对此营养学家表示,主食是饮食的基础,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并不科学,甚至可能会导致口臭、腹泻、疲劳等。专家强调,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对构成机体组织、维持神经和心脏功能、增强耐力、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成人每天应吃250克~400克主食。

误区三:

精米白面最养人?

精米白面口感细腻,的确更招人喜欢。但在营养专家看来,长期食用精米白面无益健康,适当吃点儿粗粮反倒更好。专家表示,米面加工过细会损失大量营养,特别是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因此,人们每天适当吃些粗粮(50克~100克为宜)才是明智的选择。

误区四:

水果含糖量太高?

营养专家认为,水果含糖量的问题并不需要过于担心。专家表示,水果中的确含糖,约占5%~10%,但也含有很多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K、叶酸等水溶性维生素,花青素、叶黄素等植物化合物,以及大量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总体来看,适量吃水果有利于身体健康。专家建议,最好养成每天吃水果的习惯,但要控制好量,每天摄入200克~400克。

误区五:

晚餐最丰盛?

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早餐、午餐往往随便凑合,晚上回家就吃得十分丰盛。对此,营养专家表示,一日三餐都很重要,无法分出主次,忽视早餐和午餐将直接影响白天的工作状态,太看重晚餐则会导致肥胖、影响睡眠。专家建议,一日三餐应进行合理分配,一般来说,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和晚餐均占30%~40%。需要强调的是,早餐常常被人忽视质量普遍不高,需格外重视。

误区六:

食物相克要当心?

蒜葱同食伤胃、酸奶香蕉一起吃致癌、海鲜遇到维生素C会生成砒霜……食物相克理论一直流传甚广。对此,专家表示,食物相克的说法绝大多数毫无根据,有的貌似有点道理,但经不起推敲,还有一些可能成立但完全不必在意。例如,有人说海洋污染严重,海产品多含有重金属五价砷,果蔬富含的维生素C,会助其在体内发生还原反应,形成砒霜。但真相是:首先,海洋污染并没有如此严重,即使海产品含砷,也是微量的;另外,人体不像试管,食物也不是纯化学物质,相互间发生反应的程度是微弱的,根本不必过于担心。

误区七:

越贵越有营养?

营养和价格成正比吗?营养专家并不认同。专家指出,燕窝、鱼翅、鲍鱼等价位高的食物,其营养价值并不突出。以鲍鱼和鸡蛋为例,两者营养成分没有多大差别,但价格却差距悬殊。还有很多人青睐进口水果,认为其营养价值更高,事实并非如此。国产水果和进口水果在营养价值上是一样的,反而进口水果漂洋过海,维生素C含量会大打折扣。因此,选购食物时,不要迷信价格,当地、应季、新鲜的食物更好。

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