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一场残酷青春里的美国历史隐喻
青春小说都快在西方世界玩出花了,从哈利波特开始,暮光之城,饥饿游戏接踵而来,说到底,幻想是年轻人的特权。
不过,饥饿游戏略有不同,这部小说更像历史架空,科幻只是一张皮。皮下除了青春文学里概不可少的荷尔蒙和狗血,更多的痕迹是阴冷,悠远和复古的。
小说和电影中的北美洲十三区无疑是隐射了美国建国时期的十三个英国殖民地,首都地区的专制政府凭借科技对十三区的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和镇压——这呼应了美国独立战争前夕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关系。
其中,选拔各地子弟进行残酷生存游戏的设定,无疑是来自罗马帝国角斗士的灵感,而角斗士中孕育着反抗暴政的力量,这又无非是斯巴达克斯起义的再阐释——甚至这样选拔贡品的制度还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中的米诺斯故事,国王爱琴的儿子自告奋勇加入贡品的行列去拯救公主,消灭恶魔,但胜利的王子忘了改变风帆的颜色,国王悲痛跳海。
有意思的是故事的结局,专制魔王和女主角进行了开诚布公的谈话,揭示了反叛军领袖的野心,并向他指出她无非是下一个专制者,一直被长者们引导着的女主角在那一刻被美国的先贤灵魂附体,并最终在处决专制者的刑场上抬高弓箭,射杀了即将一步登天的反叛军女总统。那一刻,死刑柱上的专制魔王呵呵长笑,女主黯然退场,看着他被愤怒的暴民撕成碎片。
你看,这又是一个针对美国历史的隐喻:华盛顿并没有能力长期把持权力,他和故事的女主人公一样,在安宁的乡下隐退。抛却掉青春文学中的那些只能引发特定人群high点的瑕疵,整个故事显得沉默而严整,故事中的北美洲挣扎在美国崩溃后的废墟中,专制者试图在这片土地上维持特权,剥削和不平等,而十三个区的反抗和革命无非是重新建构了美国的立国史,拉丁裔的投机者,黑皮肤的女将军,带有俄罗斯蒙古面孔的女主角一起完成了对合众国精神的重建,而这种表述,其实我们并不陌生。
按照中国人的观点,这正是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经典故事,推翻暴君和重建社会秩序既是中国,看来也会是美国的永久命题:中美这两个隔着太平洋相互观察的大国,一个冉冉升起的,历史最悠久的大国,和一个老当益壮,却依旧是最年轻的世界霸主,居然在一部青春小说中达成了美妙的共鸣,这样的发现无疑是令人愉悦的,然而愉悦之后的反馈,却又带着令人苦涩的宿命感:
女主角狙杀未来暴君的那一幕,和最终回到乡间的安宁景象,那毕竟是美洲大陆的特产,令人唏嘘,令人不安;
相似的故事是这样发生在中国的,那一刻,张良露出狡狯的笑容,口称有疾,与赤松子游;勾践复仇成功的时候,范蠡留下短信,泛舟江湖;张无忌默念着小昭的名字,在给赵敏描眉和给周芷若递胭脂的间隙,默默地希望朱元璋能够做一个好皇帝。
是的,江山如此多娇,这才是中国,这才是中国故事。我们就这样就着古老的《汉书》,打量着美国的传奇,却又不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是否也用这样的眼神对照过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