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国华讣告书70年后现身蒋介石等国民党军官题字

19.08.2015  13:49

郭开惠等人翻看讣告册子。

讣告册内页中饶国华的戎装像。

讣告册外观。

讣告册内页。

2015年5月24日,华西都市报11版对川军145师师长饶国华自杀殉国进行了报道。同月,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在安徽池州陈家大山战场遗址采访中,发现了一本饶国华的讣告。这本讣告,由晚清资政大夫方旭书写行状,前清举人伍鋆(伍西垣)撰写事略。讣告有蒋介石、林森等人的题字,并盖有红章。除了蒋介石和林森,还有多位国民党高级军官的题词和签章。

这本讣告的现身,披露了关于饶国华的更多生平事迹,一些事迹还是第一次被披露。这本讣告的出现,让川军抗日将领饶国华的形象更加丰满。讣告中披露,饶国华灵柩回到家乡时,饶母痛哭说:“我的儿子为国家打仗死了,没有遗憾(报国成仁,吾有子矣,复何恨哉)。”

  珍贵册子

  藏身烟囱保存至今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5月初,郭开惠带着侄儿、侄女们,前往父亲郭勋祺抗战的地方,重走父亲抗战路。郭勋祺是川军第50军军长。

安徽池州市贵池区陈家大山山下,听说郭开惠来了,村民唐得成兴冲冲地跑来,手上拿着一个东西。这个东西裹着油纸,唐得成很小心地剥开,里边还有一层。剥开第二层,还有第三层……剥开很多层油纸后,一本焦黄的线装书呈现在郭开惠面前。

跟所有的老书一样,封皮是藏青色,左侧一张白纸竖帖:“饶弼诚先生讣告——林森题”,还盖有林森的红色签章。郭开惠很激动,赶紧打电话给在成都的饶毓琇。饶毓琇是饶国华的女儿。

唐得成介绍,他的父亲叫唐先觉,1917年11月生,四川荣县人。参加50军后一路抗日到安徽,参加了军官训练班第10期,少校副官。日本投降后,唐先觉在当地安了家。

1981年,唐先觉回到四川荣县老家探亲。3个月后,唐得成也到了荣县。一天,唐得成的叔叔说,要给他一个东西。打开层层包裹,这本讣告册呈现在他面前。

叔叔说,当年唐先觉从军时,填写的通讯地址是四川老家,所以当局在发放讣告册的时候,邮寄到了荣县老家,被他收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期,这些属于国民党的文字册,非常敏感,没有人敢保留。但他知道这个册子记述的史料价值非常珍贵,于是把册子用油纸裹起来,再用泥土裹一层,放进厨房的烟囱里,最终得以保留下来。

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看到,这本册子,边角已经焦黄,像火烧过的样子。

  册子内容

  装帧庄重内容丰富

翻开册子,扉页已经撕脱,有些杂烂。一页纸写着3排红字:“像赞系按寄到先后次序付印,以后奉到者即印入荣哀录内,以光先德。”可见这本册子当时是一边印刷,一边在向军官发放。给绕国华写像赞的人很多,像赞词不断从全国各地邮寄到编印者手里。从持有者来看,应该是在军队中有一定地位的军官才能得到。

从这本讣告册来看,当时对饶国华的牺牲,是非常重视的。讣告的结构,分为遗像、像赞、讣告正文、行状、事略。

像赞,是在遗像后边,用文字追忆逝者生前的形象。行状,是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事略,是叙述死者生平事迹。

讣告正文第一页,是饶国华的照片。刘湘题“陆军中将饶师长弼臣遗像”,并有红色签章。

正文第二页,是红字印刷的国民政府命令,命令颁发日期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二月十一日:

“陆军第一百四十五师师长饶国华夙娴武略,忠勇性成。此次奉命抗敌率部应战,奋厉无前,乃于反攻泗安之役,躬冒锋镝,捐躯殉职。追怀忠烈,悼惜弥深。应予明令褒扬并交行政院转行从优议恤,以彰忠尽而励戎。行此令。”

此后,就是林森、蒋介石、贺国光、吕超、刘湘、王陵基、邓锡侯、孙震、刘文辉、尹昌龄、王缵绪、杨森、潘文华、李家钰等人题写的像赞。最后是讣闻正文、行状、事略。

行状的书写者,是安徽桐城人方旭。方旭,字鹤斋,清末进士,光绪30年(1904年)任夔州府代理知府,清授资政大夫,前四川提学使,“蜀中五老七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