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饶宗颐学术馆 感受“海丝第一人”宗师襟怀
提及“潮人潮学”的研究,始终有一个名字无法绕开,那就是著名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10月12日下午,领略过潮州外销瓷的历史风采之后,“海丝心语广东行”采风团又到访潮州饶宗颐学术馆——颐园,近距离了解这位从潮汕走出去的国学大师。
潮州饶宗颐学术馆
饶宗颐,字固庵、伯濂,号选堂,1917年出生干潮州城的一个书香世家,是潮州知名学者、工商金融界名流饶锷先生的长子。他从小聪颖好学,年方16岁便续编《潮州艺文志》,20岁参与编纂民国时期的《潮州志》,是主修者之一。在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先生笔耕不缀,学富五车,涉猎的学科主要有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金石)学、书画艺术等,“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季羡林语),有“北钱(钟书)南饶(宗颐)”之称。
海丝心语广东行采风团走访饶宗颐学术馆——颐园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也正是饶宗颐先生。1974年,他便发表《海道之丝路与昆仑舶》一文,论证在六朝以后海上运输通道就已经形成,其中以丝织品作为主要商品。饶先生曾公开表示,中国丝绸,自古迄今,闻名海外,故以“丝路”或“丝绸之路”作为中外交通的象征,尤为恰当。“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是古代中国与海外各国互通使节,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中国古籍早有记载,只是并未冠以“海上丝路”的美称,后人或有称“香料之路”、“陶瓷之路”、“白银之路”的。
采风团来到颐园后,面对着饶宗颐先生数十年学术生涯的集中展示和数不胜数的书画佳作,不仅心怀敬仰之情,更生探古赏艺之趣。有采风团成员感叹,来潮汕之前,人都说这里是“海滨邹鲁”,自己还有些不信。但见过潮汕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以及当地崇文兴教的风气,感觉确实当得起这样的称赞。当然,潮汕地区能够出现既人文荟萃、大师辈出,又商贾咸集、经贸繁盛的境况,显然也与海丝之路带来的滚滚财源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息息相关。
潮州饶宗颐学术馆
据介绍,饶宗颐学书馆始建于1993年11月,是第一个潮籍名人学术馆。2006年,该馆进行了重建,经过扩大,装修,成为一座古色古香的“颐园”。新馆占地面积约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156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翰墨林、经纬堂、天啸楼、多媒体厅、贵宾休息室、办公室等。颐园的建筑布局力求体现典雅秀丽的潮州传统民居的风格,将建筑与庭园有机结合,把平庭、山庭及山水庭穿插于各建筑之间,使之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移步生景、美轮美奂,成为潮式庭园的经典之作。
颐园的外观独具一格,内涵更是丰富多彩。经纬堂楼分两层,首层主要介绍饶先生的家学渊源、治学之道和卓越贡献;二层分15个门类,全面系统展示饶先生的巨大学术成就。翰墨林则分两层陈列饶先生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书画作品200余幅。天啸楼匾系从饶先生故居莼园复制,民国年间由潮州书法家陈景仁题写,配饶先生撰写的对联:“天涯久浪迹,啸路忆儿时。”楼内珍藏饶先生的藏书、著作及书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