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站队阿里蚂蚁 外卖竞争还有什么故事好讲
外卖平台在经历了早期的纯交易撮合、到中期的自建物流配送队伍后,下一步要做的是整合上游供应链。简单来说,就是从“互联网+餐饮”到“互联网+餐饮”。如果只是传统的平台模式,那饿了么始终不能掌控产品的生产供应链,和商家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互相利用,难保315的事件不会再发生。
[互联网睿思]
饿了么日前与阿里巴巴以及蚂蚁金服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获得12.5亿美元投资,其中阿里巴巴投资9亿美元,蚂蚁金服投资3.5亿美元。同时,手机淘宝将与饿了么进行合作,口碑平台的外卖服务也将由饿了么提供运营支撑,饿了么与口碑合并运营的传言被坐实。
饿了么和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正式结为战略合作伙伴,百度李彦宏200亿元投资百度糯米的豪言直接宣告百度外卖的地位,腾讯豪掷10亿元注资新美大———大家都说自己没有站队,耐不过巨头纷纷入场,纷纷加码,外卖竞争厮杀的惨烈程度远大于曾经的千团大战。当然,这也说明风口已到。
王兴曾经算过一笔账,按照当下13亿的中国人口,以一日三餐为标准,合起来每日有近40亿次的就餐需求。如果有10%来自外卖、每单均价30元左右,日交易额将达到120亿元,而且交易足够高频。
市场规模有了,背后的巨头也已经把打仗的弹药准备好了,现在要关心的不是有多少钱,而是钱要往哪里去?谋兵布阵的新方向,很有可能是业务增长的新风口。
首先,在饿了么宣布自己被投资之前,它自己先投资了别人,对象是黄太吉,具体数额不详。黄太吉的官方口径是,其拥有国内顶尖品质的前端产能中心集群,在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把控等方面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双方的合作有利于进一步为整个平台的商户提供高标准的前端作业指导,以期实质性地改善中国餐饮外卖生产环境。
笔者的理解是,外卖平台在经历了早期的纯交易撮合、到中期的自建物流配送队伍后,下一步要做的是整合上游供应链。简单来说,就是从“互联网+餐饮”到“互联网+餐饮”。目前外卖平台上的产品,主要是来自于线下传统餐饮商家提供的产品,对于商家来说门店成本并没有减少,产品还是那些,也并没有创新。不同的只是,原来是顾客到店买饭,现在是外卖平台来取餐,送到客人面前。
但长远来说,真正的外卖供应应该更多来自中央厨房,脱离线下店面,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保证快速的供应链运转。一来因为外卖产品和堂食产品的设计应有所不同,连全聚德都知道去研发专供外卖的包制鸭卷了;二来传统餐饮的一个巨大成本是选址和店面租金,只有这部分成本降下来,才能提供高性价比的餐饮产品,并实现快速拓张。
而黄太吉此前在做的一个创新,恰恰就是要求所有合作第三方产品不是从其门店提货,而是从其中央工厂供应链直达黄太吉万能配送点,尝试为整个平台的商户提供高标准的前端作业指导。这一点,饿了么能否用得上?
如果只是传统的平台模式,那饿了么始终不能掌控产品的生产供应链,和商家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互相利用,难保315的事件不会再发生。而平台的补贴如果真的没有了,消费者愿不愿意付配送费也是个疑问。但如果这是个纯互联网外卖品牌,只有外卖平台叫得到,结果是不是会有点不同?是不是能和客户产生更强的关系和更大的黏性?
其次,再画个大点的饼,平台最值钱的是数据。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产品和服务围着人走,平台要做的是告诉你,给谁吃,吃什么,啥时送,量多大?如果平台真的可以告诉你“做什么给谁吃”,“市场需求有多大”,那餐饮行业的创业者是不是能少走些弯路?
对于中小规模餐饮商户来说,拥有“大数据”遥不可及,但互联网外卖平台可以给予他们“升级”的机会,而不再只是陷入传统餐饮的三步曲:选址,选址,选址!
有了idea,接下来就是钱,这时候就来轮到蚂蚁上场了。
饿了么说了,要和蚂蚁金服在信用、保险、金融贷款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饿了么的中小商户、众包配送服务商及个人,可获得蚂蚁金服提供的金融服务,芝麻信用也将为饿了么提供深度服务。
优势互补,不但在交易层面能够共享资源,合作业务还能延伸到整个金融链条。
万一有天要上市,讲讲解决扶植上游产业链的故事,讲讲如何解决产能过剩和节约成本,总比只讲卖了几个盒饭好吧,你说是不是?
第三,除了卖盒饭,提供早餐、午餐、晚餐之外,我们看到外卖平台还在致力于提供咖啡、蛋糕、鲜花、水果等快送服务。所以笔者预计,全品类覆盖也是下一步竞争的重点,三家都要力争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外卖服务平台,打造一个比外卖想象空间更大的市场。
2016年,在经历了残酷的烧钱大战之后,三大外卖巨头都很难直接干掉对方,如何依靠背后大树打好手中的牌是一道新的考题。上面说的这三点,都属于商户和供应端粘性的挑战。而竞争的另一端是对用户的争夺,所以友情提醒一下,钱到手了请不要忘记消费者,再多来点补贴吧!
南都经济评论员 谢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