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共建的东莞样本:各馆各有特色,有效补充中小学素质教育

21.08.2020  02:33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文化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孩子随着老师走进博物、美术馆,“馆校共建”(又称“馆校合作”)成为当下颇受好评、极具潜力的美术教学新模式。在东莞,馆校共建工作从2009年起步,至今11年了。这11年的探索中,东莞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与学校、教育机关紧密合作,探索建立在本馆优势资源和特色基础的独特模式,并逐渐成熟成型,广受各界肯定和市民欢迎。

从这些年东莞开展的馆校共建工作,无论是对各大场馆还是对学校都有着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对场馆而言,是其推进青少年教育服务项目能更好地担当起自身肩负的神圣使命,也能极大地促进场馆教育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历练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对学校来说,不仅能让这些资源宝库成了学校教育的极好补充,拓展学生第二课堂,提升素质教育,也能让学校很有效地规避市场上良莠不齐的培训机构对学生的不利影响。

结合自身特色 探索馆校共建模式

据莞城美术馆公教部主任李丹介绍,东莞的馆校共建最早是从2009年开始的,当时莞城步步高小学的美术老师到北京培训,了解到北京的一些中小学与中国美术馆合作,利用中国美术馆的资源与学校互动,开展特色课程教育。步步高小学也有这方面意愿,与刚成立的莞城美术馆沟通,二者一拍即合,开始借鉴北京的模式,探索开展本地特色的馆校共建。

于是,从2009年开始,莞城美术馆开始与周边各学校结成对子,打造馆校共建服务模式。从首创“在美术馆上美术课”的美育教学方式,到不断“请进来、送出去”,把各种精品展览、艺术讲座送进校园;从2016年提炼出“行进中的美术馆”这一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并获评“第二批广东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到坚持十年如一地履行公共文化艺术教育职能,莞城美术馆走出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满足群众需求、结出累累硕果的公共文化服务之路,与其自身“小而美”“小而精”,发挥小而恢宏力量的办馆理念相得益彰,被美术馆界誉为“莞城美术馆模式”。

其间,莞城美术馆与34所学校签订了“馆校共建美术教育基地”服务协议,打造各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外欣赏和实践平台。截至2020年1月6日,该馆通过“展板进校园”把自主策划的24个精品展览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流动展板送进了东莞、广州、深圳、韶关等地共40所大、中、小学累计135次,让39万多名师生享受这些“艺术课间餐”;通过“艺术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与展览相关的30余名艺术家、研究专家、美术馆策展人员等走进学校,为师生们开展专场导览及艺术讲座等活动60场,由此让4.5万在校学生了解到邓白、卢柏森、黎冰鸿、张穆、关山月、郑月波等一批本土艺术大家,以此为后辈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东莞许多中小学借鉴了莞城美术馆的莞校共建模式,积极与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开展馆校共建活动。各大美术馆、博物馆也结合自身特色和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馆校共建模式。比如,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大力打造“东纵联大”“东纵第二课堂”等教育活动品牌,鸦片战争博物馆探索研学项目与共建基地,利用本馆的红色教育资源,打造爱国主义特色的馆校共建模式。

请名家指导老师 为素质教育“种草

每次展览签约时,我们都会要求这些名家配合我们的馆校共建活动,尤其是在美术馆和到有需要的学校开展教学,并写入协议中,以此提高师生的作品审美鉴赏能力,为美术教师提升了专业素养,为本地创作者增强了专业水平。”李丹表示,美术教师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力量,也是馆校共建的另一个重点对象。“他们艺术修养的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不断进步,则是实施美育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

以莞城美术馆为例,该馆针对中小学老师需要,结合本馆艺术资源和本地美术教育特点,自主创立的由艺术家和观众面对面学习交流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品牌“名家课堂”,以展览为基础,邀请全国各美术院校、艺术高校等教授级知名画家,采取“现场示范教学+现场交流+作品点评(含展览导览)+共同写生、创作”的形式,满足不同受众群体,尤其教师群体的需求。自2012年起,先后邀请了陈坚、刘寿祥、周刚、陈湘波等50余名国内知名艺术家,开展了“名家课堂”近100场,其中,以水彩画、藏书票、工笔画、油画等为主要内容的“名家课堂”近60场,为在校师生开展素描、雕塑、民间工艺等艺术课堂和普及讲座近40场,“名家课堂”的观众参与总人数高达10万人。

其中,周刚、刘寿祥、陈流、沈延祥、陈湘波等近10位国内知名画家为学校美术老师举办了水彩画、工笔画、版画等专场课堂达20余场,参与老师约50名,学习课时达100多个课时。通过名家们面对面的指点,使东莞美术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美术教育理念得到了加强,创作与教学思维得到了更新,事业得到了推动与发展。

参加名师课堂的教师中,有11位教师作品入选在第一、第二届广东省教师作品展,有1位东莞教师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曾入选2019年中国美协水彩艺委会年度提名展的东莞常平镇中心小学美术教师姚崇,便是“名家讲堂”的“铁粉”,“几乎一次不落地过来观摩、旁听、学习”。“几年下来,我不但学习到水彩画的各种技法和材料的应用,也了解到画家创作思路和对水彩的理解,聆听到名家对参展作品的点评、水彩的发展历程、方向以及水彩现状和存在问题所进行的思考。” 姚崇说,这对他个人创作有很大启发,也让他在创作和教学过程中有更多尝试探索的可能。

/案例/

东莞市博物馆:

知行有教,全市联动共建


东莞市博物馆馆校共建活动现场

2013年,东莞市博物馆馆校共建平台——“知行有教”正式启动,次年推出“全市联动共建”模式,与东莞市教育局历史教研室携手,由其召集市内所有公办中学历史科组积极参与到与该馆的共建工作中来。此种模式下,该馆作为发力中心点,成功搭建起一个多向、多维、互联互动的立体共建网络,配合相应的工作制度,有效整合了博物馆和各学校的教育资源,为深入开展各类共建活动提供了坚实保证。其间,馆校共同开发课件、与学校教师紧密合作,开展公开课研讨,在教育合作的深度上明显得到提升。

此外,该馆近年来更大胆尝引入有资质的社会第三方来助力馆校共建,例如2019年,莞博与东莞市青年旅行社达成一致,共同开发针对中小学的莞城文化研学活动。此种方式,将共建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诸多如组织、管理、出行、餐饮等服务型环节委托给第三方负责,让馆校共建中的研学项目的执行更加顺畅。

该馆在馆校共建中,史无前例地注重“双师共建”,即博物馆教师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该馆社教人员要求全员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例如,2015-2016年,该馆工作人员与学校教师联合开发出“古代东莞”题材系列课件与数十堂微课以及校辅教材读本;2019年,双方人员密切合作,推出首场以“古代东莞的教育”为主题、针对初、高中学段的公开“共建历史课堂”,在松山湖实验学校成功举办,得到了教育部门领导及东莞市教育名家的高度赞誉。

截至目前,该馆先后与全市的60所学校签订了“共建协议”,结成友好单位。这些学校涵盖了从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大专院校全部学段。在众多共建单位中,该馆与莞城区教育中心的“集约型”共建,即以莞城区为单位,统筹协调其下辖9所公办学校与东莞市博物馆进行集体深度共建,具有独特性。

东纵纪念馆、鸦博馆:

活化红色资源,打造爱国教育品牌

鸦片战争博物馆馆校共建活动现场

在东莞的众多博物馆中,鸦片战争博物馆和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无疑是红色资源最丰富的场馆,也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馆校共建方面,他们积极整合、利用本馆资源,推出系列独具特色的馆校共建品牌活动。


东江纵队纪念馆馆校共建活动现场

其中东纵纪念馆,重点打造“东纵联大”“东纵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品牌。尤其后者中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馆校合作教育实践活动,基于初中学科在博物馆里的情境课程教育,即学校八年级历史课教材中关于抗日战争的单元内容,结合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抗战史实图片和文物等媒介,充分考虑青少年心智发育特点,将历史学科知识点融入展厅教学、互动游戏、沙画演绎、教师点评等环节。馆校“双师”以情境教学的方式打造东纵纪念馆成为面向省内外中学生抗战史的“第二课堂”。该项目还曾入选《2015-2017年度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案例》。

鸦片战争博物馆则探索研学项目与共建基地。据该馆副研究员、宣教部主任张翠霞介绍,该馆利用馆内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围绕“沙角海战”“虎门海战”等重大历史纪念日及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精心组织策划举办了一系列主题纪念活动,充分利用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文物资源,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免费开展爱国主义、禁毒、历史等主题教育活动等。

此外,还通过“探索工坊” “博物馆里过寒暑假”“馆校互动”“亲子教育”等系列活动,搭建青少年课外教育平台。为了更好地接待研学团体,鸦片战争博物馆配置了一支由硕士、本科组成的高学历的专业讲解队伍25人及200余人的志愿者团队,免费提供英语、粤语、普通话等多语种讲解服务。

真正的研学旅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作用于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如果单纯地来博物馆转一圈,那不叫研学旅行。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相互研讨,这才是研学旅行。” 张翠霞说,在未来的馆校共建教育活动策划中将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题、自己找资料、自己研究、自己得出结论、自己把成果展现给大家,馆方给予的是方法和过程的必要支撑。

莞城图书馆:

推出馆校联盟,补给校园阅读

据莞城图书馆“馆校联盟”负责人黎丽梅介绍, 2012年,该馆利用图书资源和活动策划执行优势,推出的馆校联盟项目,其目的是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教研资源,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建立与图书馆的联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该模式的内容有四方面:1、 公共服务进校园,通过与学校签订《馆校联盟之免费办证协议》,我馆为联盟院校师生免费办理读者证、与教学需求相结合为学校批量提供相关图书,阅读活动推广进校园等。2、共建校外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校外课堂,为学校第一课堂进行补充。3、搭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平台,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4、各种展览体验活动、巡展进校园等。

近年来,该馆借助“馆校联盟”项目平台,因地制宜设计符合学校教学理念、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等特色课程, 如“匠心书坊”“小小图书馆员”“e悦读”等品牌活动先后走进校园,与本辖区内小、中、高校共建校外第二课堂,加大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深化馆校联盟的品牌影响力。

2020年,该馆还首次尝试引入优质社会资源走进学校,与“春田文学社”联手开启全新品牌课程—— “自然有诗”,即将走进校园。务求为莞城区学校、学生提供多样性、多元化的书香体验和社会实践。目前与该馆签订馆校共建关系的院校有莞城中心小学,莞城中心小学分校、莞城实验小学、莞城步步高小学、莞城英文实验学校等等,深受这些学校师生欢迎。

莞城图书馆馆校共建现场

全媒体记者 沈汉炎 见习记者 陈美任/文

受访单位供图

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