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首度发现三灶神社照片 侵华日军暴行再添罪证

11.12.2015  09:55
珠海发现首份三灶侵华日军神社和三灶日本海军宿舍照片。南都记者 杨亮 摄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珠海发现首份三灶侵华日军神社和三灶日本海军宿舍照片。南都记者 杨亮 摄

  此次捐赠的史料真实还原了日军侵占三灶岛史实,充实和丰富了当地馆藏的日军侵占三灶岛史料,特别是填补了视频资料的空白。———  金湾区委常委拜燕称赞

  “三灶神社”究竟长什么样?在昨日的三灶岛抗战史料捐赠仪式上,随着一组图片的公开,这一尘封大半个世纪的历史谜团终于解开。珠海文史专家杨长征表示,当天捐赠的历史资料颇具价值,其中三灶神社和三灶日军海军基地宿舍的图片,是国内首度发现并公开。

   神社照片首度曝光

   捐赠仪式上,中国致公党珠海市委员会以及该党几名党员、普通白领等组成的“三灶岛日军侵华罪证调研团队”将历时两年多搜集的265张反映日军侵华的珍贵历史照片、三灶岛几十名二战亲历者回忆口述、三灶日军机密军事文档《三灶岛特报》等捐赠给珠海金湾区档案馆。这一次捐赠引来多家媒体,甚至连央视也派记者采访。

  1938年,日军修建三灶神社等对三灶本地居民进行奴化教育。1945年战败投降后,三灶侵华日军将机场爆破,焚烧了基地,而三灶神社也被饱受压迫的三灶岛民们拆毁,这些日军侵华罪证实物就此消散,仅存于文字记载。

  直到这组照片被发现,人们才首次一睹三灶神社原貌。图片中,神社前面是石柱修筑的牌坊,尽管当年的老照片清晰度不高,但依然能隐约辨认出“三灶神社”四个日文,一条石砖路顺坡而上,顶部是一间三灶日军用来供奉阵亡士兵的房屋。

   还有一个神社未发现

  引起史学界关注的这张截图出自日本1939年出版的《支那事变画报》,上面记录了当年随日军侵华的随军记者拍摄的大量照片,其中有关三灶日军的内容共两页,刊登了6张照片,除了此次发现的三灶神社、三灶日本海军宿舍三张珍贵照片,另外三张记录的是三灶英表村的风景,包括一座寺庙、一本地岛民带着小孩劳作间隙戴草帽在石头休憩的情景。照片捐赠者刘昌言后来花一千多块钱买下了发现照片的网站仅有的两本画报,将其中一本捐赠给了金湾区档案馆。

  杨长征在对图片进一步比对后发现,两张三灶神社的台阶、牌坊存在明显差别,显然不是同一个,“这意味着历史上三灶神社有两个。

  杨长征说,一直以来,珠海史学界都以为三灶神社只有一个,而图片中另一个此前未被发现的三灶神社曾建在哪里,目前并不清楚,此前也未见记载。

   口述历史

  日本人要求学生每周参拜

  三灶正表村83岁的陈福炎说,日军入侵三灶不久,大约1938年4月开始建学校,一所是兴亚国民第一小学,用来教日本移民的孩子,一所叫兴亚国民第二学校,强迫当地所有适龄男女学日文,后来日军又在学校附近建“三灶神社”,石柱是从台湾运来的,占地6到8亩,“学校要我们每个星期一来这里参拜,打扫清洁卫生,要排好他们的碑。

  上表村与陈福炎同龄的谭添伦回忆,每周一,日本人就要求学生到神社参拜,打扫卫生。参拜神社的时候,有个穿和服的日本人先拜,他上前鞠躬,拍两下手掌,再鞠躬,再拍两下手掌,三鞠躬,又拍两下手掌,然后走到一旁,接着轮到学生上前一鞠躬。“当时学生们也不知道拜的是什么。后来有人说,神社里有一间被锁住的屋子,里面都是日军的骨灰。

  老人们回忆,日本投降后,村民们将学校和三灶神社都烧毁了,无法烧毁的大理石结构就被村民或砸断,或搬到家中用来建房,其中一座神社的大理石柱因为太长了,不能建房,又无法烧毁,被掩埋。

  直至21世纪初,有三灶村民挖地基建房时,无意中从地下挖出这块约2米长的石柱,后被当地政府保存在海澄小学,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根残破的石柱也成为如今人们对于三灶神社的全部认知。

  采写:南都记者  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