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张专车牌照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11.10.2015  02:02
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实际上,“鼓励创新,依法合规”这八个字同样适用于其他新生事物,也理应成为政府部门对待新生事物应有的科学态度。

原标题: 首张专车牌照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丁建庭

  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国内发放的第一张互联网专车牌照,对于规范和引导专车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过去两年,既是互联网专车野蛮生长的两年,也是这一新生事物接受市场检验的两年。在市场优胜劣汰的公平法则之下,即便是行驶在法律管控的灰色地带,互联网专车也没有被市场抛弃,相反还抢夺了更大比例的传统出租车市场份额。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它展现出了互联网专车的蓬勃生命力。政府监管部门对此理应正视,断不可阻碍其发展。但另一方面,既然处于野蛮生长阶段,互联网专车也难免存在弊端,特别是在争夺车主和客户资源的市场拼杀期。例如,一些车主李代桃僵,部分车辆资质偷梁换柱,大量外地车辆无序涌入。这同样是市场的力量,只不过展现出的是缺少监管所带来的市场弊端。这些弊端事关公众安全和城市发展,同时也是政府监管部门无法逃避的职责所在。由此可见,对待互联网专车,政府监管部门唯一的可取之道,就是规范和引导其健康发展。

  但事实上,许多地方并没有在“规范和引导”上下足功夫,反而是先阻碍互联网专车发展,实在阻挡不了了,则任由其野蛮生长。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新生事物要挑战的对象同样很强大,而且已经形成了固化的特殊利益集团,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门更是直接参与其中。这个对象就是传统出租车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传统市场正是政府主导的产物。为什么出租车市场的改革呼声如此大,却鲜有实质性进展?要突破特殊利益集团的羁绊,就是这么难。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传统出租车市场自我改革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互联网专车市场形成了直接挑战。对于政府监管部门来说,毫无疑问处于一个“两难”境地——究竟要保护出租车市场的特殊利益,还是鼓励互联网专车市场的创新?改革创新向来不容易,尤其是那些要打破既得利益群体束缚的改革创新更不容易。因此也不难想见,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对互联网专车发展的查封事件,更多地方在互联网专车“规范和引导”上的躲避。

  如今,上海市终于喝下头啖汤,对互联网专车市场亮明了态度。不管怎样,首先要为这样敢于作为的率先之举喝彩,这是一个改革先行地的应有作为。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用八个字概括这种“上海模式”:鼓励创新,依法合规。鼓励创新,就是要通过创新实现约租车与巡游出租车的差异化发展;依法合规,就是要通过制度规范促进约租车行业健康发展。改革创新是需要政府鼓励的,鼓励是需要有实实在在行动的,而不能只停留在宣传口号上。市场有新力、行业有呼吁、市民有需求,政府理应给予有力回应。与此同时,作为政府监管部门,也不能一味纵容新生事物野蛮生长,必须将其引向依法合规的正确轨道。这是政府的双重责任体现,也高度契合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不管是阻碍还是躲避互联网专车市场,都不符合改革的主题,要么是仍然试图由政府主导资源配置,要么就是没有“更好地”发挥政府监管作用。

  互联网专车市场发展犹如一面镜子,既照出了改革创新的难度,也照出了新生事物的发展潜力。上海市的尝试,对于互联网专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相信会带动更多城市出台专车市场鼓励和监管政策。实际上,“鼓励创新,依法合规”这八个字同样适用于其他新生事物,也理应成为政府部门对待新生事物应有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