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未来CBD拟规划在鹤洲 香洲金湾为副中心

24.07.2014  08:49
四通八达的有轨电车或地铁如同大动脉,把城市不同区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500米的生活半径内,市民自由地工作、学习、娱乐;错落有致的建筑描绘城市最美的天际线……

四通八达的有轨电车或地铁如同大动脉,把城市不同区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500米的生活半径内,市民自由地工作、学习、娱乐;错落有致的建筑描绘城市最美的天际线……

即将进入审议程序的《珠海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2013—2060》(下称《规划》)描绘了珠海的规划愿景:成为珠三角星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国际山水田园旅游胜地,高科技研究技术开发和现代服务业中心、航空、石油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环境宜居、功能完善、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城市。

该规划由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及其团队(新加坡雅思柏设计事务所)编制,借鉴了不少新加坡的规划理念,对珠海未来50年的城市定位、愿景、人口和用地终极发展规模进行全面评估和规划,将作为城市各层次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基础和原则,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按照规划,到2060年,珠海将形成“一核、两心、六片”的城市结构。其中,“一核”规划未来以鹤洲为城市中央商务区,建议新建建筑最高不超过40层,新建6条轨道线也将全部经过这里;“两心”则指香洲、金湾,远期将发展为城市的两个副中心。

发展格局 “一核、两心、六片” 规划未来有望法定化

记者获悉,该规划于2012年下半年启动编制、历经3次大规模专家评审、数次修改的规划去年8月完成现稿,待充分征求意见并通过审议后实施。据了解,未来该规划拟提交人大审批,将规划法定化,以保障规划的延续性和长期性。

记者了解到,规划是针对市域范围的概念性战略规划和针对中心城区的概念性总体规划,对珠海市的城市定位、愿景、人口和用地终极发展规模进行全面评估,就城市框架、器官和细胞等各要素进行量化研究和空间设置,确定城市蓝绿、交通、中心体系、土地使用和发展时序的规划结构和发展规模。

根据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市域以及中心城区两个范围,规划期限至2060年。在规划目标方面,规划提出,珠海的发展模式为坐拥珠江,北承中山;东接港澳;建立设施完善、闲适宜居、交通便捷的生态城市。至2060年,根据人口预测总量和形态概念确定空间分区,珠海拟以自然河流、山体或交通走廊为界分为六大片区,26个市镇,形成一核、两心、六片的发展格局和城市结构;城镇建设用地698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10平方米。

市住规建局表示,规划范围内的预测人口规模决定了该区域远期在城市族群中的地位、身份和功能,根据珠海市过去、现在和未来人口、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发展机遇,确定其远期城市规模可以成为功能完备具有自身独立性的珠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带动珠江西岸城市发展,因此珠海的城市内部按人口密度分布可分为6个片区、26个市镇,形成“一核、两心、六片”的发展格局。

除此之外,珠海将发挥区位、生态、气候与文化优势;发展以高科技与现代服务业主导,航空、石油产业、旅游业协作发展的新型产业结构,并完善交通、配套,促进产业转型,特别是发展休闲服务与高端产业,同时创造优美、生态、方便、宜居的中低密度城市。

中心体系 构建中央商务区—片区—市镇—小区“四个中心

中心体系结构也是刘太格重要的理念之一。“每个独立城市都有自己的中央商务区、片区中心、市镇中心等一系列商业中心组成的中心体系,覆盖不同人口规模,提供不同层次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服务效率。

珠海概念规划中心体系包括1个中央商务区、6个区域中心和26个市镇中心,各级中心配备相应档次的公共配套设施并预留发展用地。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中央商务区主要功能为商业零售、商务酒店、高档办公、文化娱乐等,能覆盖300—500万人口;片区中心主要服务中心区外围城镇群,规模大于一般镇中心,主要功能为商业、办公、酒店、娱乐等,能满足60—150万人的需求;市镇中心主要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服务,供15—30万人使用;小区中心以商业功能为主,按比例配置幼儿园、敬老院、花园以及预留发展用地等,供1.3—2.5万人使用。

市住规建局表示,商业网点规划不足、商业不景气曾是珠海的一大软肋,通过构建完整的中心体系,可以满足市民在文体娱乐、商业办公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带动商业的发展。

城市密度 鹤洲开发强度拟最高 香洲人口需疏散

高强度的开发已不适合未来城市的发展。“要利用容积率描绘城市天际线”,规划表示,将根据土地使用性质及用地与地铁站的关系确定合适的容积率和建筑高度,越靠近商业中心、地铁换乘站容积率越高;规划容积率范围一般为0.5—3.0+。

居住用地布置结合中心体系和轨道交通站点;越靠近中央商务区、新镇中心和地铁站,则人口密度越高,即容积率和建筑高度越高;越靠近山体水系,人口密度越低。

规划期间内,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698平方公里,其中预计居住用地占37.7%、商业用地2.9%、工业用地22.4%。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人口结构,珠海将进行密度分区,共分为高密度区、中高密度区、中密度区、低密度区等四个区域。

具体而言,城市中心区即鹤洲分区为高密度区,这是未来城市最高档功能集聚区,也是城市开发强度最高的区域。

香洲分区以及斗门片区为中高密度区。据透露,香洲现状城区人口密度偏高,远期规划需要适当疏散,为中高密度;而斗门片区有较大发展空间,靠近中心区,适合中高密度发展。

香洲片区的唐家湾副分区、横琴片区以及金湾片区为中密度区。规划表示,唐家湾副分区人口规模受土地面积制约,但足以支撑片区副中心的配套设施,为中密度区;而其他两个片区自然环境丰富优美,土地有限,适合中密度发展。

而平沙片区、外围乡镇如斗门镇则划分为低密度区。“平沙片区的环境品质适合发展旅游业,营造休闲环境,规划为低密度区,塑造休闲氛围。

记者还了解到,整个珠海将以中、中低密度为主,体现出休闲城市的居住舒适度,平均人口密度为9125人/平方公里,各片区的人口约60—100万人。

另外,中心体系建筑高度逐级降低,中央商务区建筑最高,片区次之,镇中心最次。中心城区居住建筑为7~11层的中低密度住宅,奠定城市的整体尺度和基本格调。高密度住宅主要位于中央商务区,建筑高度25—33层。

交通组织 中心城区规划6条轨道线 全部经过鹤洲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也影响着城市的框架,珠海未来的交通如何组织?针对中央商务区-片区-新镇-小区-组团等中心结构,规划构建了等级明确、个性鲜明、以快速路网为核心的交通系统。

规划指出,高速路主要服务珠海与其他城市的联系,充分利用现有高速路,对规划高速路局部调整线形线位,确保不影响自然山体。而快速路主要服务中心城区,确保3.5—4.5公里间距,并从市镇外围经过;如现状制约则调整为准快速路,整体快速路网顺畅,并注意沿山、沿水道路的景观性,充分展示城市自然魅力。

主干道可贯通连接相邻市镇与片区中心,但不宜超过三个,避免地方道路拥堵,鼓励长距离交通使用快速路。”规划指出。

市住规建局表示,交通拥堵是珠海城市管理的一个难点,建立由快速路“围合”而成的市镇能提高交通的通达性,较少外部交通的干扰,同时加快新镇与新镇之间的通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中心城区还规划了六条轨道线,连接全市并可通过换乘抵达珠海市内各新镇,实现高效公交系统,初步规划于2021年—2040年期间进行建设。

规划表示,老城区建设密度大,现状条件制约;中央商务区位于珠海新旧城区之间,为车流、人流必经之地,地价昂贵,需将地面空间留给开发用地,以及城市局部地区施工空间限制,可采用地下轨道;城市一般地区采用架空线路。

市住规建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规划的所有轨道交通都通过中央商务区,也是为了凝聚人气。

焦点

为什么是鹤洲?

未来CBD最高建筑或不超40层

为何新中央商务区选址定在鹤洲?市住规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珠海东部人口集聚、用地紧张,向西部要空间、要资源已是大势所趋,而鹤洲是连接东西的中心位置,理应成为中央商务区。

目前鹤洲是基本农田,今后需要通过用地指标调整等方式进行置换,新中央商务区的形成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该负责人表示。

规划还提到,目前中央商务区尚无建设情况,需通过城市设计塑造肌理丰富、尺度宜人的商务街区环境,按规划指标控制引导开发,建议新建建筑最高不超过40层,与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和空间尺度相适宜;与港澳和珠三角其他大城市形成对比,塑造休闲生态休闲城市个性。

实施步骤

5年小调10年大调分三步走

据了解,规划是对珠海未来50年发展的一个愿景规划,按此基础还需编制各区详细规划和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如何让规划落到实处至关重要。

市住规建局表示,规划明确了珠海市远期发展的规划原则、整体结构、形态规模以及发展时序,将作为城市各层次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基础和原则,并通过近中期总体规划修编和各级详细规划的编制,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珠海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发展重点,构建城市大框架,并适当选择发展低成本高催化作用的较高档项目,并通过三个阶段实现预期目标。

目前规划正提交法制局审议,拟提交人大审批,把规划法定化,以保障规划的延续性和长期性。”住规建局有关负责人说。

不过,规划也并非一成不变,珠海将根据市场机遇、现实情况、城市成熟程度进行深化完善,拟半年微调,五年小调,十年大调。

第一阶段:2013年—2020年,完善金湾、唐家湾、温泉小镇

规划指出,目前距2020只有7年时间,在售地面积过大的前提下,土地的开发必须受到控制,以免进一步加剧城市的分散发展。

该阶段建设用地主要包括继续完善西部城区的金湾片区中心、唐家湾地区以及平沙温泉小镇起步区。期间,现有建成区也需同时进行城市更新,但须根据概念规划的内容进行用地性质与规划指标方面的调整。在轨道交通实施之前,地面公交将承担主要的公共交通,需要就系统的规划和站点布置进行详细设计。

第二阶段:2021年—2040年,轨道交通配合中央商务区建设

西部城区与香洲地区的两心结构基本成型,作为城市空间发展上的重要结合体,位于鹤洲的中央商务区开发条件已臻成熟,可展开部分开发。“轨道交通可于此阶段配合中央商务区的发展进行建设,联系已成熟的发展区,同时带动新区域的开发建设。在城市中心和外围仍保存较多有增值空间的地块,以便城市品质在第三期得以继续提升。

第三阶段:2041—2060年,中心城区基本发育成熟

中心城区基本发育成熟,达到规划预期的规模;如在此阶段之前人口增长缓慢,城市规模也可保持在该状态,由于城市的基本框架已成熟,各部分完全可以运作顺畅,并有继续发展的基础。

知多D

6条轨道线

轨道1号线:拱北口岸—十字门CBD—横琴口岸-横琴娱乐休闲中心—鹤洲南—金湾—机场

轨道1’号线:邮轮码头—长隆游乐中心-横琴口岸

轨道2号线:横琴口岸—横琴娱乐休闲中心—鹤洲CBD—斗门

轨道3号线:人工岛—拱北—广珠城际站—鹤洲CBD—西部城区中心—机场

轨道4号线:广珠城际站-香洲片区中心(市政府)—唐家湾

轨道5号线:十字门金融岛—鹤洲CBD—金湾区—平沙度假区—富山工业园

轨道6号线:城市中心环线

■释疑

一核

规划未来以鹤洲为城市中央商务区,有效疏解香洲,凝聚东西、带动南北,树立珠海城市新形象。

两心

香洲为现状发展中心,金湾目前为西部城区中心,远期将发展为城市的两个副中心。

六片

片区A:

中心城区+唐家湾

片区B:

横琴新区+南湾城区

片区C:

斗门城区

片区D:

金湾城区+三灶新城

片区E:

富山新城+平沙新城+平沙镇

片区F:

鹤洲(新中央商务的选址)

 

供300-500万人

2-3km2

供60-150万人

45-50公顷

供15-30万人

25-30公顷

供1.3-2.5万人

3-4公顷

中央服务区中心

片区中心

镇中心

小区中心

 

原标题: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描摹未来美丽珠海愿景 珠海未来CBD拟规划在鹤洲 形成“一核、两心、六片”城市结构 香洲金湾远期发展为两大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