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业界: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新华社 香港 3月29日电 (记者 战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香港业界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进一步推进粤港澳经济融合,激发“地理位置红利”,为高增值制造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
发展区域经济
彭博经济学家陈世渊认为,从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上来看,很明显的一点是要发展区域经济,如长三角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带。经济发展由城市推动,进而逐渐由城市群推动。因为单个城市的优势有限,所以城市不断升级、城市之间不断分工,进而发展为城市群,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指出,城市群一般指在特定地域内,以一个或多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三个以上大城市构成的区域,彼此由发达基础设施网连接,经济高度一体化。
她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珠三角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等方面较为发达。随着港珠澳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珠江口西岸城市群与港澳地区进一步融合,将提升区域竞争力。
创造新平台
业内人士认为,大湾区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些技术性挑战,因此要创新思维、突破壁垒、协作发展、打造新平台。
香港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城市群经济体之一。在发展战略上,必须“制度创新、双向开放、共享发展”,创造一个全新的平台。
温天纳说,目前的挑战主要来自区域性行政壁垒,涉及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等方面,包括如何衔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
陈世渊称,各方在执行过程中,要突破地方行政限制,建议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权限,令其可以更好地市场化经营地方公共产品。
普华永道香港税务合伙人崔庆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年生产总值约1.3万亿美元,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这将有助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内资金、物流、科技及人才流动。
制造业升级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的制造业基地便初具雏形,吸引了大批港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该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
普华永道香港税务合伙人王晓彦认为,“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工厂、3D打印等,都是工业转型的重要元素。珠三角地区基建配套完善,又具备研发资源,利好其由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转向创新驱动型加工产业。
王晓彦认为,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规划的机遇,港商应“专注发展高增值及高科技的制造业”。
为推进港商更好地参与大湾区建设,业界建议香港特区政府提供各种政策性支持,包括税务支持,减轻企业负担。
崔庆昭建议,特区政府可考虑给予税务配套,对核心产业及对香港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行业提供税务优惠,与更多经济体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多方面措施减轻企业税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