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秋花灯汇 维港明月共此时

08.09.2014  20:55

  香港康文署于中秋节期间在各区举行多项活动,包括节目丰富的中秋彩灯晚会、璀璨的彩灯展览,与市民共贺佳节。其中维园展出多组大型彩灯,包括由香港文化博物馆邀请本地扎作师傅制作的一顶中式造型花灯,以及两组来自台湾的花灯。洪少葵 摄

  香港康文署于中秋节期间在各区举行多项活动,包括节目丰富的中秋彩灯晚会、璀璨的彩灯展览,与市民共贺佳节。其中维园展出多组大型彩灯,包括由香港文化博物馆邀请本地扎作师傅制作的一顶中式造型花灯,以及两组来自台湾的花灯。洪少葵 摄

  中新社香港9月8日电 题:香港中秋花灯汇 维港明月共此时

  中新社记者 卢哲

  在香港,中秋“必做”有三:吃月饼、赏月、赏花灯。又是一年中秋月,港岛、九龙和新界各区陆续点亮了中秋彩灯。当时尚都市融合传统节庆,东方之珠华丽夜景里多了一些花灯带来的俏皮喜庆。

  农历八月十五,香港天气多云。圆月虽不现身,花灯依旧亮得灿烂。在香港人气最旺的维多利亚公园,粉紫色的灯帘作背景,童年时代的水枪、七巧板、飞行棋如童话般变成巨大的花灯。

  流光溢彩中,一盏七米半高的中式造型花灯备受瞩目。这分为五层的花灯全手工制作,中式八角为顶,上缀莲花灯,中层外围组合成宫灯造型,灯身为三组“吊工”立体公仔故事,底部两层灯座以传统玉兔、金鱼、飞机造型为饰。通过机械装置,花灯多层分别如“走马灯”缓缓转动。

  “这款花灯制作是本地扎作师傅手艺的百年传承。”花灯制作香港扎作师傅梁志诚入行三十年,近年几乎每年都会为维园彩灯会设计一款巨型的中式花灯。“坚持传统手艺,百分之百香港制作,是香港花灯的特色之一。

  维园的另一边,一只巨大的“恐龙妈妈”正在要亲吻三只破壳而出的“恐龙宝宝”。这是台湾首次有“完整的花灯组合”来港展出。“两岸三地的花灯都是手工制作,布料和工法有一点不同,但香港的本地味道特别浓。”台湾花灯国际发展协会理事长李冠毅说,自己第一次观赏香港花灯,惊讶于花灯的造型。“台湾是‘小清新’,讲述恐龙母子的慈爱故事或民俗传说,而香港的灯做成了虾饺和鱼蛋,甚至还原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理发店的场景,昔日重现,是香港文化特别的传承方式。

  “‘国际化’或‘融合’,是香港彩灯的另一特色。”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高级经理李洁仪在海的另一边——尖沙咀文化中心广场前说。她的身后,是两排巨型的人物彩灯,西部牛仔、英国淑女、朝鲜姑娘、和企鹅、大象一起,张开双臂迎接赏月观灯的市民。

  多年赴台湾和内地参观花灯展,每年都邀请三地手工艺人携作品来港交流,是李洁仪和同事的“固定工作”。“香港的花灯既讲述中国传统神话和童话故事,也研究十二星座、世界民族;既有本地‘走马灯’,也请过西方作者创作巨型圆月;既有传统的手艺,也融入LED灯管、环保材料及旋转机械等现代技术。

  “香港彩灯会还有一个特点是结合了动态文化的传承。”李冠毅说。与花灯一起映亮香港中秋夜的,还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坑舞火龙”。这个有百年历史的传统习俗因19世纪铜锣湾大坑居民为求消除瘟疫而起。当晚,350人在锣鼓喧嚣中舞动着一条67米、插上逾万枝线香的火龙,在维园飞舞翻腾。

  同时,在香港岛南区薄扶林村,亦有一头高3米、长10米的巨龙,让市民亲手插上线香,祈求身体安康。另一条由禾草扎成、长达80呎的火龙亦会插满香烛,在村前点睛,与巨龙在村口汇合并舞动加香,完成极具南区传统色彩的火龙入海仪式──“龙归沧海”。

  而由年青学生以环保物料制作的“绿色艺术龙”亦在海边展出;香港长洲的一群中学生则用两万支LED灯管制作了一只“缩小版”火龙,在话剧《大坑火龙传》挥舞。遍布香港三地的彩灯会场内,也展示了本地学生的彩灯创意设计作品。

  “花灯手艺和火龙习俗在港传承百年,渐渐酿出了自己的味道。”李洁仪说。

  在香港,中秋节翌日(农历十六)才是公众假期。中秋当日市民一般能提前下班,回家或者在酒楼与亲友共享团圆饭。入夜,为佳节通宵运营的地铁和巴士,接载数以万计的香港市民与游客共享“天涯共此时”的团圆之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