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香港人”张栋梁两地12载:汇率背后的心态转换

26.06.2015  20:05

  中新社香港6月26日电 题:“新香港人”张栋梁两地十二载:汇率背后的心态转换

  中新社记者 杨柳 刘舒凌 傅艺明

  “汇率,以及两地人因此产生的心态转换”。张栋梁告诉中新社记者,这是他从内地到香港十二年间切身感受到的最大变化。

  香港回归的第六年,香港高校首次面向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6省市招收内地自费本科生。张栋梁从北京市第二中学考入香港浸会大学,当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

  “那时,学费是一年4.2万港币,家人要给我至少5万元人民币,才能换到4.2万港币。”张栋梁说。由于港币相较人民币“值钱”,他身边不少香港人去深圳消费。“如果去到一个地方什么都便宜,人的自我感觉是非常良好的,这是一种很现实的优越感。

  刚到香港时,张栋梁努力学习粤语,尽快让自己融入这座城市。这不仅因为在他的字典里认为能说对方的语言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源于他在心中向自己许诺,“一定要留下”。

  大学四年,在浸会大学的平台上,张栋梁先后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出版社和凤凰卫视实习,并且在交换到台湾政治大学学习期间了解台湾传媒生态。毕业那年,他从一千多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主持选拔赛国语组第一名,成为为数不多来自内地的TVB主播。

  张栋梁在TVB的四年,港币兑人民币汇率跌至接近1:1。他能感觉到香港人的心态在发生细微的变化,而内地人来港购物也显得从容了许多。也是在那段时间,张栋梁在港连续居住满7年,获得永久居民身份,成为了“新香港人”。

  “在TVB的四年,压力非常大。我的工作是主持,但合约中写的是艺人,等于一只脚迈进了香港的娱乐圈,看到了太多的人情冷暖,有开心,有难过,也有沮丧过。”约满之际,张栋梁决定跳开这个容易让人迷失方向的名利场,选择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他告诫自己,“看清自己的位置很重要”。

  在两岸三地生活过之后,以英文为主要语言的新加坡之于张栋梁更是一个不同的华人世界,也可以让他把华文媒体的经验充实得更加立体。“走之前,我已做好不再回港的准备,没想到读完书又回来了,可能是和这个地方缘分未尽。”而张栋梁心里深知,最吸引他回来的还是香港的自由与开放。

  “这十年,我来香港绝对是一个对的选择。这里不仅有蓝天白云,还有追求梦想时公平的社会环境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但也是在这十年间,港币兑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叫喊内地消费很贵,而自由行来港的内地人买东西相当于自动打了八折。”张栋梁说,他仿佛看到2003年的香港人和2013年的内地人交换了位置。而位置对换的背后是两地人心态的转换,以及因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张栋梁说他能感觉到“香港年轻人怨气很大”。但相较他这一代“新香港人”为了生存而打拼,香港本地的一些年轻人在抗争的同时似乎没有想过怎么突出重围。“国家还会继续腾飞,香港人如何能够调整心态,顺应这个不可逆转的大时代,要靠整个香港的智慧。如果找不到出口,社会就会继续撕裂,最后输家将会是整个香港。

  眼下,到了这个射手座的大男孩追求下一个梦想的时刻。“未来十年,我打算离开香港,把自己放到世界上,到外面的世界再看看。但当我从远方回望香港,我希望她越来越好,有一天我还是会再回来,因为这里已经是我的家,和梦想起航的地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