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者研发河流沉积物修复技术可净水除有机物

21.08.2014  13:14

  劳敏慈(中)与研究团队开发两种河流沉积物修复技术,以及可吸附重金属的磁性粒子。来源:香港《文汇报

  中新网8月21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水污染对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且不可逆转的破坏,是全球急需解决的问题。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劳敏慈研究污水处理技术逾20年,她采用多元的跨学科方法,“两条腿走路”分别去除重金属及有机物两种最主要的水资源污染物,更先后带领技术走进北欧,以及于粤港两地多项实际环境项目中应用。其中的河流沉积物修复技术,可降解沉积物中约64%至80%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污泥臭味,处理污染物比率较传统方法高近5倍至7倍,成效显著。她近日更因此获选为欧洲科学及艺术院院士,成为历来第一位香港学者获此荣誉。

  河流沉积物、地下水均会受不同程度的有机物及有毒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在缺氧状态时产生的气体硫化氢,更是臭味的主要来源。劳敏慈及其团队在过去20多年,致力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等技术以控制土壤、沉积物的状况,藉以减轻水污染情形。

   劳敏慈团队研究两方式除污

  为降解河流沉积物中的有机污染物并去除臭味,劳敏慈与团队研究出两种崭新的技术,包括利用羟基自由基(OH-)与过硫酸盐作为氧化剂的“物理化学法”;以及利用共基质即乙酸根、氢氧化铁等化合物“唤醒”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法”。

  劳敏慈表示,传统的方法只能处理不足一成的有机污染物,且污染物不能被完全分解,令河流的污染与臭味难题不能被根治。不过,他们研发的“物理化学法”则可氧化约80%有机污染物,并同时去除依附在污染物的顽固重金属。至于通过微生物分解污染物的“生物法”,则可降解近64%有机污染物,虽然成效不及但成本明显较低,只需要“物理化学法”的约三分之一。

   与粤合作净化河流沉积物

  她透露,目前科大团队已与广东省有关部门合作,计划将技术应用于广东省某一河流,以净化河流沉积物。

  此外,劳敏慈与团队也针对地下水污染,研发出“可渗透反应场”技术。早年她曾与丹麦环保署开展合作,成功处理当地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氯化烃污染。后来她再在此研究基础上,开发出能吸附重金属的磁性粒子,能去除高达97%的重金属。根据其实验,只要加入1毫克磁性粒子,便可吸附1毫升的高浓度重金属污水。

  经过改良,磁性粒子可在下游利用磁场回收再用,目前可回收近98%磁性粒子,大大提高成本效益。她亦透露,有关项目的技术与装置,将应用于深圳的电镀厂,另香港渠务署亦有意用于污水处理厂,有望帮助解决两地的重金属污水问题。

  凭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丰硕研究成果,劳敏慈备受国际肯定,最近更获欧洲科学及艺术院(EASA)选为院士(技术及环境科学),是香港首位学者获此荣誉。EASA为国际跨学科学术组织,至今有逾1500位院士,其中29人为诺贝尔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