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厦变形记:菜香不怕巷子深(图)

22.06.2014  23:54

  中新社香港6月22日电 题:香港工厦变形记:菜香不怕巷子深

  作者 贾思玉 艾渝

  工厂食堂——在年长一些的香港人看来,这几个字意味着实惠、人情味,却与珍馔美味相去甚远。

  顾名思义,工厂食堂诞生的使命是为工友“医肚”(广东话填饱肚子的意思)。其特点是:店面设于工厦楼层中,没有招牌,装修简陋;营业时间紧跟工厂运作,朝六晚六;提供餐肉蛋饭、萝卜牛腩、炒粉炒面等茶餐厅菜式。

  只是,随着香港制造业转移,走大众化路线的工厂食堂慢慢显得“不合时宜”。与此同时,一间间新餐厅在工厦里悄然开张,麻雀变凤凰似的主打“私房菜”概念。

  “商场不适合,地铺也未必适合,要拐弯抹角才能找到的地方才符合我们的形象,于是想到工厦。”北角海景大厦内一间私房菜的老板兼主厨Esther说。

  海景大厦外墙布满黑色污迹,原本的米黄色依稀可辨。楼下是车行、停车厂,连空气都弥漫汽油味。但是,踏出电梯,经过用红酒木箱砌成的门面和长长的通道,眼前的情景让记者想起《镜花缘》中一句话:“各处尽是画栋雕梁,珠帘绮户,那派艳丽光景竟是别有洞天。

  Esther的餐厅呈细长形,一眼望去,可以看到3张实木长桌,空间既可打通,也可分隔为3间房。室内一侧辟为露台,尽览维港海景。

  曾担任模特的Esther将优雅品味带入餐厅装潢,“餐具全部订做,很多五星级酒店用的牌子。”这里每人每餐最低消费港币750元,招牌菜包括鹅肝云吞。“我们的价位一点也不高。”Esther快言快语地指出,因为工厦租金比同区商业大厦低三到五成,定价便“不用太高”。

  这间餐厅的另一特别之处是位于酒窖中。“酒窖主人买下大厦一整层,除了柱子不能移,开敞空间任我选择,”Esther尽数选址工厦的优势,“楼上是做灯的,他们收工我们才开工,互相不打扰,而且货梯大,方便搬东西上来。

  这样的私房菜洗刷了人们对“工厦食堂”的印象。不过,Esther坦言,工厦“变身”成本不低,“为改造这一层的消防和保安系统,还有为酒窖安装24小时恒温设施,店主花了上千万!

  香港特区政府对在工厦经营餐饮业规管严格,而且政出多门。“这是工厦转型比较慢的主要原因。”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教授何培斌告诉记者,地政署限制了工厦的土地用途;通风、消防设施和逃生通道等受消防处监管;餐厅牌照则由食物环境卫生署发放。

  Esther的餐厅内有一条走廊,如果不是经她介绍,很难猜到是专门加设的走火通道。此外,因为严禁明火,她以折中方式将开放式厨房变为前后厨房,前边只做甜品。

  为充分释放工厦潜力,何培斌认为,在达到安全标准的前提下,技术上可适当放宽要求。“比如消防规定每秒有多少人能冲出楼梯,但楼梯位置和宽窄可以不要求那么细。

  “我不相信工厦餐厅会越来越多。”Esther这样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