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打死游客嫌犯今日受审 有两个“没想到”
今天,香港九龙城裁判法院开审一起这两日被高度关注的案件。
20日,来自黑龙江的游客苗先生被殴身亡。首被告香港导游胡彦南(44岁)对警方承认,曾用脚踢苗先生,但他称当时只想制止事态变得暴力。次被告内地领队刘洋(32岁)承认将苗先生拉出店外,但否认曾袭击对方。香港警方暂时指控二人为误杀罪。目前,案件的最新进展是,控方申请将本案押后至12月22日,以进行进一步调查搜证,以及进行鉴证工作,2人不准保释。
(被告被押返现场重组案情)
长安君和大家一样,为苗先生的身亡感到痛心,为 旅游 乱象终酿大祸感到震惊。但看了3天跟帖,还有两个是长安君没有想到的。
一是没想到内地舆论场情绪化迅速降温,理性很快占据主导
20日,“内地游客在香港被围殴致死”的 新闻 迅速登上了各大网站热门榜。头几个小时,港府无能、港人“作死”、立誓永不去香港的留言不少。这些留言并不陌生,它们曾经出现在近一两年的许多涉港突发事件后,长安君担心,这将是又一轮两地网民互殴,把尚未结痂的伤口再次撕裂的开始。
不过很快,随着香港警方迅速公布案件细节,媒体也深度曝光畸形旅游产业链。原来,这些赴港“低价团”、“零价团”多是从深圳“拼团”出发,在港期间,内地领队对行程安排有绝对控制权,到了香港,就与当地“黑旅行社”、“黑导游”合谋。其中的“影子团员”被称为旅游业毒瘤,其通常由旅行社在香港或内地雇佣,胁迫团友购物,遇有不从便采取暴力手段。
2010年,内地前乒乓球国手就因在港被强制购物导致心脏病发猝死。尽管内地和香港均明确禁止零团费和负团费旅行团,但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监管部门难辞其咎。
真相摆出来,网友们很快开始反思旅游业乱象,关注强迫购物的毒瘤为何屡禁不止。腾讯新闻里集赞最多的一条跟帖是“国内各地都有这样强买强卖的事情发生”。
长安君认为,违反市场 经济 规律的“便宜”,无论在哪里,都会是以秩序混乱、没有安全保障为代价的。标签化的地域攻击,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会掩盖其根本问题。针对香港和港人的攻击在内地舆论场的迅速退潮,是理性在生长。
二是没想到香港舆论场的客观,不偏袒不推诿
老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内地和香港舆论场此前动不动就形成网络对攻,是两地网民的偏执和狭隘造成的,香港一些媒体的不客观报道也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但此案发生后,香港舆论表现得非常客观和自省。不少香港媒体对香港的旅游业、监管部门提出批评,呼吁警方严惩施暴人,维护香港的法治精神。
香港特区政府旅游事务署迅速表态要严查旅行社违规,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22日上午表示,过去旅游业发生的问题相当多,政府正研究设立监管局。
媒体也进一步披露,事发地的珠宝店“D2 Jewellery”是一家超大型公司,员工超过500名,名列香港旅游协会82家注册商铺之一,但它基本上只接待内地游客,曾多次被曝光有强制消费行为。
记得十年前,长安君第一次去香港,不断被导游提醒遵守规则,说香港执法很严,港人也总以香港是法治社会而骄傲。而此次恶性事件震动全港,也惊醒全港。东方之珠如果再不珍爱自己的声誉,需要为此付出代价的首先是香港人。在事实面前,无论是香港媒体,还是香港民众,都不再诿过他人,反躬自省,就是进步的开始。
香江两岸,需要更多的法治信仰和理性宽容 一场一触即发的两地舆论危机没有发生,舆论场前所未有的理性,长安君以为,原因有三:
一是舆论一开始用高企的关注度,倒逼了包括国家旅游局、香港警方、香港旅游署在内的多部门高度重视,事件一直在客观公开、高效解决的司法轨道上运行。没有拖延,没有黑幕、没有掩盖,一切有可能引起阴谋论联想的,都因为事实曝光在阳光下而消失。
二是对法治的信赖在此次事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法治是香港社会的核心价值,无论是内地网民还是香港网民,在此次事件中都选择了相信香港司法部门,能够通过依法调查拿出证据和结论,还受害人一个公道,对犯罪者以惩戒,给民众一个交代。
三是只有强大才有自省和宽容。如果不能区分个案与整体,动不动就上纲上线,随意扩大打击面,其实是内心不自信的表现。内地网民没有因为一个个案而仇视整个香港,这份宽容是要以内心的强大为基础的。香港民众也没有因为受到批评而急于遮掩,急于推诿,尽管他们其实是有理由指出责任主要在内地旅行团的,这份自省也是要有内心的强大为依托的。
我们声讨一切暴力行径,不管它发生在内地还是香港;我们为所有的受害人悲伤,不管他(她)是香港人还是内地人。此次事件本身是个悲剧,但如果我们能联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成长,这个代价就没白付。希望这是一个开端,一个让戾气退场,让理性生长,让携手共进成为共识的开端。
互动区
昨日文章: 《法治不是英美专有!习大大今天在英国议会开讲“中华法制”》
@暖风习习: 资料可靠,观点公允,赞一个。
@亮剑1001: 中华法系里不少优秀思想,应该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赋予新的生命力!
@闲谈古今: 中华法系刑法相对发达,民法相对薄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习大大说的对,既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
@糖心巧克力: 我是学法律的学生,我的理想就是去牛津背“那一墙书”!
@candy2012: 很好奇也很期待“中英两国立法机关可以加强交流互鉴”怎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