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毒品调查科60周年 信“大毒枭”时代已成过去

20.10.2014  15:23

  中新网10月20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早年毒祸猖獗,香港警务处1954年成立“毒品调查科”严打,今年为该科成立60年周年。现任毒品调查科高级警司的高顺志表示,调查科初期只有3名成员,办公室曾设于中环李宝椿大厦15楼,所以“15楼”之名足令毒贩心惊。

  1954年成立仅3成员

  香港警方数据显示,香港于1930年代曾有逾200间鸦片及2000间海洛英(白粉)烟格,至50年代吸毒人数据报高达20万,毒贩以上海帮及潮州帮为主。

  警务处于1954年10月成立毒品调查科,初时只有3名成员,包括一名助理警司及两名探员,隶属警队反贪部;至70年代增至200多人,屡破如国际大毒枭吴钖豪(绰号“跛豪”)等大案。

  昔日“15楼”之名令毒贩心惊

  高顺志表示,调查科在60年代曾设于德辅道中李宝桩大厦14字楼,以唐楼计为15楼,所以毒贩将调查科称为“15楼”,该科其后已迁入警察总部。

  高指出,香港毒品市场较小,市场也转移至星马等地,海量进口及制毒工场也随之减少,相信是毒贩为减低遭破获时的损失。

  相信大毒枭时代已成过去

  他补充,随着科技网络发展、信息愈为流通,毒品市场难再有“一人只手遮天”,相信“大毒枭”年代也成过去。

  年代转变,吸毒场所由烟格、迪斯科、狂野派对,再转至“入屋”的隐蔽吸毒,多年以来,毒品买卖的沟通术语仍然传统,毒品形容词仍以形状、颜色为主,但高顺志不肯透露详情。被问及电影《门徒》中,以“美金”代表高纯度海洛英是否属实,他也无正面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