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 “红包”和“被催婚”那都不是事儿

06.02.2017  18:33

  图片来自网络。

  不少内地年轻人回家过年有几大怕,除了“春运”之烦,巨额“红包”花销和“被催婚”也是“名列前茅”,催生了横行江湖多年的“恐归族”。相比内地,在香港特区,“红包”和“被催婚”那都不是事儿。

   重在祝福 “利是”多为20元港币

  春节期间派发“利是”是香港的传统习俗,香港把红包叫做“利是”,又称“利市”或“利事”,取其利于市场、利于事业、大吉大利之意。拜年讨红包在粤语中称为“逗利是”,因此有“恭喜发财,利是逗来”、“猪笼入水(形容财富像水浸入猪笼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利是逗来”等俗语。

  与内地过年派压岁钱越来越阔绰不同,香港人派发利是的数额不大,重在讨个吉利,一般都是10元、20元(港币,下同)。香港研究协会于1月13日至24日进行的调查显示:57%的香港人红包平均每个会派发20港元;16%的人红包平均每个会派发50港元;10%的人红包平均每个派发10港元;只有7%的人红包平均每个派发100港元或以上。

  按香港人习俗,除了长辈发利是给晚辈,已婚人士也应发给未婚的同事和亲朋好友。同时,在香港农历新年后开工的第一天,老板也会给员工派发“开工利是”,多为20元港币,寓意开门红,增加公司热闹的气氛,并祝福大家开工大吉。另外,人们去酒楼吃饭会为服务员派发利是,住户们也会向大厦或屋宇任职的保安员和管理员派送利是。

  “传统习俗中,包一点小钱,彼此轻松,大家都开心”。香港人过年派利是,重在祝福和心意,派发者和收受者都没有负担。

   父母不会过多干涉 亲戚尊重隐私

  香港“剩男剩女”问题也不小。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表的人口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香港人口达721.8万,从未结婚的15岁以上人口共197.3万,占整体30.9%,其中女性突破百万,而男性也接近百万。即便如此,大多数香港人认为在他们身边并没有所谓的“中国式催婚”。

  在香港,绝大多数父母不会过多干涉成年子女的生活。一旦子女开始工作,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和经济来源,香港的父母就很少会介入子女的生活,当然也包括结婚这个问题。父母几乎不会直接安排相亲,香港年轻人也有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异性。如果父母甚至亲朋好友真的有心撮合,也都会尽量把相亲做得“不着痕迹”,例如举办很多人的聚会,让年轻人自己去认识,从朋友做起,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讲明目的是相亲。

  就算是再“八卦”的亲戚,也相对比较尊重嫁娶方面的隐私,有人也许会问起,但是只要对方一次不太回应,亲戚们也就不再多问,“就算一家人,也是有限度的”。

  如果遇不到合适的人,不如不结婚,否则之后痛苦更多,这也许是不少香港人认真遵守的婚姻原则。整个社会对“单身”的理解、尊重、包容和“习以为常”,让每个人都相对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