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郁诗香满校园

30.03.2015  13:46


蕉岭县实验小学的学生正在朗诵古诗词。(吴腾江 摄)

  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诗教则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广东诗词之市”的梅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小学校弘扬发展中华经典诗词的氛围浓厚,近日,我市蕉岭县人民小学、蕉岭县实验小学和兴宁市田家炳中学被广东省诗词学会授予“全省诗教先进单位”称号。 “诗词”文化不断“飘”进学生课堂,并“生根发芽”,长出阵阵新绿。

  ●本报记者 刘野

  A 氛围熏陶,营造诗香校园

  我市梅县、蕉岭县和兴宁市是“广东诗词之乡”,在“诗词之乡”氛围的熏陶下,蕉岭县人民小学、蕉岭县实验小学、兴宁市田家炳中学三所学校的诗教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近日,记者来到蕉岭县人民小学,一走进校园,就感受到了浓浓的“诗意”,随处可见悬挂或张贴着的诗词作品,学生们稚气而认真的读诗声从教室中不时传出。蕉岭县人民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吴笑娥介绍,校园内张贴的诗词作品是学校精心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校中多与诗词“接触”,除此之外,学校在每周二下午也会在全校范围内为学生上“古诗活动课”,让学生诵读、赏析和抄写诗词作品。“学校还为每周二的活动课编写了教材,名为《诗苑》,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别编写了6本,每本教材中加入一些学生们到了高年级才会学到的古诗,这样他们在高年级的学习中就会游刃有余。另外,在活动课,老师会纠正学生的普通话发音。活动课结束后,老师们还会让学生们挑选一首喜欢的古诗每天抄写一遍,达到练字的目的。”

  B 兴趣引导,培养校园“小诗人”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蕉岭县人民小学在学生中推广了“集卡争星”活动,通过设置“背诗星”、“书写星”等荣誉,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蕉岭县实验小学每个学期都开展“背诗争卡”活动,鼓励学生背诵古诗,然后根据背诵古诗的数量分别为学生们颁发“金、红、绿”卡,并在学期末对于获得卡片的学生们给予奖励。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蕉岭县实验小学在鼓励学生背诵古诗的基础上,还引导学生写诗,校园里出了不少“小诗人”,并在广东省诗歌节等诗歌比赛中屡获佳绩。“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基础后,学校会引导他们创作一些诗歌,形式主要以现代诗为主,古体诗也有,学生创作的作品会在每个学期出版的校刊中刊登。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不会对格式进行过多要求,先从仿写开始,然后逐步引导他们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最真实、最纯粹的想法。”蕉岭县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陈丽春向记者介绍。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诗词活动更加丰富,兴宁市田家炳中学的文学社团“腾飞诗社”就经常组织“以诗会友”、举办讲座交流读诗心得和诗词创作等活动。该校为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制定了专门的诗词教材,还定期邀请兴宁本地文学社团宁江诗社来校定期为学生们开设诗词讲座,对学生创作的诗词作品进行指导,并将他们的诗词作品进行收集归纳、出版成册。

  C 诗词教学,帮助学生成“才”

  诗词作品作为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诗词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格塑造、性格培养等,有着重要作用。兴宁市田家炳中学副校长廖振雄说:“在学校开展诗教工作,能够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诗词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科目最大的益处在于阅读理解和作文,诗书不分家,对于诗词兴趣比较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也很大,这样他们在对于文章的理解方面就会更加透彻,作文的文风也更加成熟顺畅。此外,最重要的是,读诗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