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莞马看城市马拉松为什么这么火?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2016东莞松山湖首届国际马拉松成功举办!这场盛会,不仅刷爆了东莞市民的朋友圈,更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15000人参加的赛事,不仅展示了运动的魅力,还展现了东莞这座城市的形象和精神。
最近两年跑步已成为最时尚、最疯狂的体育运动,国内马拉松赛事越来越火,举办过马拉松赛事的城市名单越来越长:上海、北京、广州、厦门、兰州、杭州、深圳……昨天这一名单中,又增加了东莞。据统计,2015年全国举行马拉松赛事就超百场,最忙的一天,全国有8个省份11场的马拉松赛9万人同时奔跑。如今,平均每个周末国内就会有一场大型马拉松赛事。
国内马拉松为什么这么火?首先,和民众的 健身 意识提升相关;其次,马拉松是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可借机提升城市品位与国际影响力;最后,马拉松也是对城市公共管理的一次大检验。
焦点一 马拉松为什么这么火?
忽如一夜春风来,城市马拉松赛在中国呈“井喷式”发展,成为当下最时尚、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
2015年,中国全年举行超百场的马拉松赛事,共动员参赛者高达130万,其中全马就有23万人,相较于2014年度的7.5万人多出了15万人次;半程马拉松的参赛人数也增长了近两倍;参与马拉松及相关活动(全马、半马、迷你跑、家庭跑、情侣跑等)的人群规模更是多出了70万。
去年,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地区未统计相应数字外,31个省份只有新疆、青海、宁夏、西藏四个地区全年没有举办马拉松赛,这一数字竟然比全年举办超过十次的地区还少一个。去年10月18日,是中国马拉松最忙的一天,全国8个省份有11场的马拉松赛9万人同时奔跑,无独有偶,11月8日,全国也有同时鸣枪的北京、上海、福建、甘肃、湖南、四川的六场马拉松赛。
可以说,中国马拉松呈比赛数量多、举办地域广、参赛人数多的火热趋势。
马拉松成为时尚,这是全民健身热潮升温的直接反应。在 经济 与生活发展至一定阶段之后,公众对 健康 、生活的质量追求越来越高。而跑步,这简单的运动很快风靡起来,在不少社交媒体上,晒跑步记录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炫耀”方式。而作为一个城市来说,不仅是要追求经济上的高速发展,更需要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提升城市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而马拉松赛事操作比较简单,影响又比较大,成为各个城市展示形象、拉升消费的理想平台,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筹备马拉松赛事。
焦点二 马拉松带来了什么?
城市马拉松比赛是绝好的展示城市形象的机会。
研究一下各个马拉松的比赛线路就不难发现,整体赛道42.19公里,一定会穿过城市最有名的地标性建筑,凭借马拉松超长的赛道,借助媒体的转播力量,城市的风貌能够最大范围地得到宣传和推广。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分析马拉松效应,有三个层面。从第一个层面来说,马拉松赛参赛者众多,且99%以上为普通大众,对锻炼人群有重要作用,而为了满足参赛群体的需求,政府会提供公共服务并搭建平台,为体育赛事服务,推动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发展;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从赛事中发现优秀竞技人才,以优秀表现吸引更多群体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当然此类赛事对体育产业发展也较为关键,如赞助商也可借此提高美誉度等。
第二个层面,马拉松赛事可以为经济、 旅游 搭台和服务,选手中既有本地市民,也有外市、外省和外国的参赛者,他们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城市,并在朋友中传播开来,影响甚广,当然更多观众通过电视进行了解,将产生很大后劲,对经济发展和体育旅游会有很大促进。
最高层面就是文化和精神方面。马拉松赛代表激情,恰恰反映着城市的活力,反映着城市的精神和品位,反映城市是否在引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跑,通过参与,也能潜移默化地跟随一种健康生活方向,最终产生凝聚力,提升城市文明。
此外,马拉松赛事涉及配套服务、安全保障、交通疏导、医疗应急等问题,也是对城市公共管理的一次“大练兵”。此前部分城市由于流动厕所较少出现选手“尿红墙”的尴尬场面;国外马拉松出现过安全事故……说到底,能不能举办好一场看似简单的马拉松赛,是考验城市管理的能力与智慧。
【 各方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