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不到长城也是好汉

08.10.2014  12:41

  ■ 李 云

  22名“驴友”4日凌晨在北京市怀柔区箭扣野长城被困,当天恰逢大雨、大雾和低温天气,情况危急。救援人员冒雨攀爬5小时,成功将被困人员解救。消防部门介绍,近年来,到怀柔攀登野长城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人员被困的警情也逐年增加。仅从9月29日至10月4日,消防部门分别接到5批“驴友”被困的警情。

  存在即合理。驴友是大自然的体验者,是生活的享受者,是徐霞客的追随者。在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任何不违法的生活方式都应该得到尊重,而那种拥抱自然、挑战自我的生活更应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然而,无论是探险,还是历练,没有人能够独“”其身。

  及时救助被困者,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体现政府的责任,这已经获得社会的共识。而救助费用该谁埋单的问题尚存很大争议。2011年国庆期间,14名“驴友”在四川四姑娘山地区失踪,经全力救助,所有失踪者均被成功寻回,一度被传下落不明的最后12名救援队员也平安返回。一直争议不休的救援费问题也有了个初步答案:出动上千人救援队所花费的10万多元救援费用被当地政府豁免,而四川省登山协会预先支付的3600元救援费则由9名“驴友”分摊。此事当时引起网友的热议,但时至今日,针对驴友的救助费一直“悬在空中”。

  驴友,不到长城也是好汉。从宏观的社会治理体系来讲,既要满足不同群体的生活需求,又要明确不同群体的责任与义务。在松散式管理,甚至是“零管理”情况下,做一名理性的驴友,是对自身最好的保护,也是对驴友从事的活动最好的保护。当然,社会也不能让驴友独来独往,有必要用制度与法律法规套住“犟驴”,并尽快规范探险救援的责任认定与救援费用的分摊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