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考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为什么报了名3个月还没安排考试?为什么考了科目一快半年了还没考科目二?这些问题,是很多正在学车的市民经常提出的。考试速度慢、学车周期长,是大部分学员的共同体会。本报报道,日前,记者从市车管所获悉,东莞驾考积压大约30万名学员。与此同时,每天都有大批新学员报名,下月起还将迎来报名、考试的高峰期,各科目考试等待时间或将进一步延长。而在东莞时间网、东莞阳光网等本地新闻网站论坛里,发帖投诉骂驾考的网友不在少数。
众所周知,现行由驾校组织学员学车、再由交警部门考核的驾考模式,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越来越显得与社会脱节。综观世界各国,驾考学车大都采取“宽进严出”的规则。也就是说,公民个人可以通过任何方式学习驾驶技能,只要能在最终的驾考中合格,就能拿到驾照。可是在中国,长期以来的驾考模式,不仅培训链条漫长,学费奇贵、学习质量难以保证,还滋生了与此相关的寻租问题,成为计划经济和管制思维在学车领域顽固而僵化的标本。驾校在学车和考试场地等条件上高度供不应求,不可避免就会积压大量的待考学员。可以说,东莞积压30万名待考学员现象,成了中国扭曲的驾考制度的折射。
正因为如此,转变行政职能,改革驾考方式,整合社会资源以提高供给能力,也就成为中国未来驾考制度改革的方向。毕竟,学车和驾考的目的,是让人们掌握国家认可的驾驶技术,而不是为驾校或交管部门创收提供取之不尽的“水源”。法律角度看,驾校垄断驾考,还是对于学车者自由选择的民事权利的侵犯,而放开自学自考和民间办考,人们有了选择的自由,民间资本介入考试场地投资、运营,既能够保证驾驶技术的学习,又能够彻底纾解学员积压局面,而那些口碑好、信誉高的驾校,也并不会因为自学自考而受到太大冲击。然而现实中,这种改革之所以难以成行,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驾考垄断多年,驾校和交管部门早已习惯了那种发垄断财的“轻省日子”。正因为这种利益牵绊,自学自考、社会办考呼吁了那么多年,才会始终难以落地。去年年底,公安部开始组织大规模调研论证,争取全国范围尽快拿出具体措施,推动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改革,根本用意,也就在此。
因此,高达30万的学车学员的积压,再度提醒人们驾考制度改革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