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脸!广州市深隧获全国创新成果奖

21.01.2020  15:31

大洋网讯 全国第一个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工程——广州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已经全线贯通,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近日,记者采访了东濠涌深隧的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市市政总院设计三院院长王广华,他透露,如进展顺利今年雨季东濠涌深隧就将发挥缓解城市内涝和控制溢流污染的功能,大幅减少东濠涌流域的内涝和河涌雨季返黑返臭的次数。

深隧BIM模型的三维可视化展示

全国首例深层隧道排水工程实践

在第四届国企管理年会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发布仪式上,由广州市政总院与广州净水公司联合报送的《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在解决城市“内涝与溢流污染”难题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荣获“2019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该成果还编入《“建国70周年”国企管理创新年度成果报告》,面向全国展示。

该奖项由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企管理编委会等联合颁发,旨在总结提炼国企管理创新管理成果和典型经验,形成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可借鉴、可推广、高质量的课题成果。

东濠涌深层隧道试验段是广州市控制溢流污染和缓解城市内涝重要探索,是深层隧道排水工程全国首例实践。成果系统总结了该项目建设和管理上的重要技术创新,为广州深层隧道排水系统规划建设打下厚实基础,也为全国深层隧道排水工程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地下40米建直径6米大型排水通道

王广华表示,最初开展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的研究是想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由于极端暴雨天气频率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天然海绵体被破坏,导致降雨径流变大、变急,而城市内河道行洪能力不足,要解决内涝问题必须要寻找新的排水通道,地上没有空间了,就要往地下找。

2008年,广州市政总院组织调研国外深层隧道、调蓄池、地下河等排水系统工程经验,翻译学习国外相关规范、手册及研究文献,开展深隧相关研究和技术储备。2012年,广州借鉴国外城市等已建设“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的先进经验,结合广州排水系统特点,广州市政总院编制了《广州市中心城区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对策研究》,开展了《广州市中心城区深层隧道排水系统规划》编制,并启动试验段工程前期研究。

广州市政总院挂牌“城市深隧工程技术中心

东濠涌深层隧道试验段北起东风路以南的东濠涌高架桥西侧绿化用地,沿越秀北路、越秀中路、越秀南路以南,终点位于江湾大酒店东侧的补水泵站。隧道位于地下约40米,直径6米,长度约1770米,通过东风路竖井、中山三路竖井、玉带濠竖井、沿江路竖井与浅层系统连接。

有效削减东濠涌流域70%雨季溢流污染

王广华表示,深隧试验段之所以选择东濠涌,一是因为相对而言规模较小,二是该段河涌内涝问题比较突出。2014年8月,东濠涌深隧试验段工程正式动工,但此后工程进度比较缓慢。王广华说:“这其中有工程不断研究优化细节设计的原因,也有施工过程中频频发现文物,不得不停工进行考古挖掘的原因。

王广华同时透露,目前东濠涌深层隧道试验段工程土建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如进展顺利今年雨季有望发挥作用。实际上,深隧在防洪排涝和污染治理方面都将发挥功效。据悉,当雨季来临时,深隧将作为东濠涌流域合流溢流污水的调蓄和转输通道,将合流溢流污水暂时储存在深隧内,然后经污水泵组提升后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如果遇到暴雨,深隧将作为雨水排涝通道,行使排涝功能,经尾端排洪泵站提升后排至珠江。

王广华表示:“在合流制老城区,尤其是人口密度和建设强度极大的地区,为提高排涝标准和改善河涌水质,建设深层排水系统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浅层排水系统的补充与提升。”他解释说,在旱季与小雨的时候还是使用原来的浅层排水管网;只有雨大到一定程度并发生溢流的时候才需要启动深隧系统,经过我们的测算,以东濠涌为例,一年需要启用深隧调蓄的次数在40~60次左右,而需要将深隧作为排涝通道行使分洪功能的次数每年少于1~2次。

据悉,启用深隧后,东濠涌的行洪标准能从现在的15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还可以有效削减东濠涌流域70%雨季溢流污染,将河涌雨季返黑返臭的次数减少80%以上。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马媛媛 朱伟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