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秉章“天马皮袍”辗转多地首亮相

17.10.2017  09:29

大洋网讯  后人重修家庙花费超过1000万元,无偿捐赠给政府。昨日,花都区政府在炭步镇华岭村举行光禄大夫家庙捐赠移交仪式。市人大代表、骆秉章第六代后人、骆秉章研究会会长骆鼎将光禄大夫家庙钥匙正式移交给花都区。

后人投千万元重建家庙

据了解,据介绍,光禄大夫家庙位于炭步镇华岭村,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是清朝皇帝钦赐骆秉章的家庙。家庙坐南朝北,三间二进,总面阔约30米,总进深约45米,建筑占地1000多平方米,锅耳山墙,石湾陶脊,碌灰筒瓦,青砖墙,有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壁画。

1939年,骆秉章家庙遭日本侵略军烧毁。新中国成立后,家庙被用作小学,供华岭村的村民使用;再后来又曾经被用作华岭村村委会的办公室。

花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骆秉章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并称为“晚清八大名臣”,是花都的历史名人。光禄大夫家庙是清政府为褒奖骆秉章而兴建的宗祠。此前,原家庙地面建筑已损毁严重,2013年9月,经省、市文物专家考证鉴定,花都区决定对损毁严重的光禄大夫家庙进行复原重建。骆秉章研究会特别是骆鼎先生本人承担了这次家庙的重建工作,并先后投资超过1000万元,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历时三年多,完成了重建主体建设项目和布展工作。

目前,经过重建,骆秉章家庙两进建筑已经修好,骆秉章公官像等一批文物已经进馆收藏。

捐给政府能够发扬传统文化”,市人大代表、骆秉章第六代后人、骆秉章研究会会长骆鼎表示,家庙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捐给政府,能够进一步弘扬好家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天马皮袍”辗转多地来到广州

展馆中,骆秉章生前穿过的“天马皮袍”等珍贵文物首次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据骆氏后人介绍,2017年5月,欣闻花都的光禄大夫家庙重建落成后,骆秉章第五代后人,远居上海的骆让才将一件骆秉章当年穿过的“天马皮袍”捐赠给了光禄大夫家庙。

当年,骆秉章次子骆天诒的曾孙骆毓煌携妻子陈婉若将这件祖传的“天马皮袍”从佛山东华里带到上海,一直存放在樟木箱底。多少年后,其子骆让才、张梅娟夫妇成了该件衣物的实际保管人。据骆让才说,这件长袍是骆秉章当年在成都穿过,为咸丰皇帝遗物,由同治皇帝赠送骆秉章,以奖励其军功。骆秉章归葬故土时随灵柩作为遗物带回佛山。

随着岁月的更替,骆秉章的遗物消失殆尽,因此这件长袍显得弥足珍贵。虽然在上海搬过五次家,但骆让才一家对这件先人的遗物不敢有丝毫怠慢。为了避免霉变和虫蛀,也怕引起偷盗,骆让才除了曾经晾晒过一两次外,一直秘不示人。最近,他从族人口中辗转了解到光禄大夫家庙重建落成后,通过族人,郑重交于家庙主要捐建人,骆秉章研究会会长骆鼎保管和研究。

当这件珍贵长袍到达花都后,在场的人发现,长袍里面的皮毛质柔软,外面的蓝色棉布针织考究,几乎没有褪色。历经一个半世纪,尚能保存如此完好,让人不胜唏嘘。

花都区有关负责人说,接下来,花都区将利用重建好的家庙设立骆秉章生平陈列馆,挖掘整理骆秉章生平事迹、出版传记书籍,进一步彰显名人文化,助推古村落特色小镇建设,打造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品牌。

(广报记者 曾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