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骗术!骗子用理财产品作为抵押 向银行骗贷9万

04.05.2015  12:22

一通诈骗电话,令东莞的小杰账上1.6万多的存款打了水漂,骗子还向银行贷款了9万元也被转走。小杰认为,银行在没有本人签字的情况下就轻易放款,在监管上存在漏洞。而银行回应称,由于小杰向对方提供密码,通过网上银行自助质押贷款申请,在公安机关侦查结果未出来之前,当事人要先偿还贷款。

市民:电话诈骗转走存款还抵押贷款

小杰是湖南人,今年24岁,在东莞虎门一家工厂打工,4月14日,他接到一宗自称为工商银行客服人员的来电,称小杰有通银行卡洗钱的嫌疑,并将电话转接给了上海的“警察”。

小杰说,自己在今年3月份,在中国工商银行东莞白沙支行办理了银行卡,并购买了一份价值十万元的理财产品,听到对方准确地说出了自己的身份以及银行卡相关信息,便信以为真。

小杰说,电话那头“上海警方”要求他提供银行卡的密码,并到ATM机上进行相关操作。出于害怕的心理,小杰都按照对方提示操作。晚上在家人提醒下,他到银行查账才发现,对方通过网上银行不仅转走了卡上1.6万多元的存款,还以卡上的理财产品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了9万元。此时,小杰才赶紧向当地警方报案。

小杰认为,自己上当,银行卡里的存款被转走也就认了,但对方以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向银行贷款,银行没有审核就通过网络轻易放贷说明其监管存在问题,事后银行还要求其先还贷款,十分不合理。

银行:网上银行贷款由客户自助申请

对此,中国工商银行东莞分行回应南都记者称,小杰所称的被骗贷,走的是“质押贷款”流程,“质押贷款”是网上银行的业务之一,网上银行自助质押贷款是由客户登录网上银行通过一系列操作自助申请,通过网银密码、手机验证码、U盾或者电子密码器等多层信息来验证贷款人身份。在这个过程中,对方能提供包括银行卡密码、密码器产生的密码等信息,银行方认为贷款、转账等交易行为可视为由客户自己操作完成。

该银行还表示,客户虽然已报警,但整个案件事实银行方面还需要等待公安机关的侦查结果,并以公安机关的侦查结果来确定各方责任。

广东林德律师事务所律师喻秋称,存款、贷款在被转走的过程中,究竟是客户自己操作还是“骗子”操作,关系到最终贷款是否该由客户来偿还,而且这需要当事人来举证。喻秋认为,小杰向“骗子”泄露了密码等信息是导致存款、贷款被骗的主要原因,如果这个过程中银行完成了审查义务而且没有过错,银行不需要承担责任,小杰只能待公安机关侦破此案后,向诈骗者进行追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