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吸引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团 创客争进“硬件硅谷”
高交会“一带一路”展馆内,外国展商与企业代表交谈。 鲁力 摄
“这里的创新环境放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流的。”11月16日下午,比利时瓦隆大区副主席兼经济部长让·克洛德·马尔古率项目团队入驻深圳福田区兆邦基科技梦工场,成为入驻该创新空间首批国际化项目。
连日来,随着第十七届高交会的举办,越来越多的国际高端资源,尤其是创新创业项目在深圳扎根落地。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展示、交易和洽谈,众多外国政要、跨国公司巨头参会,精彩纷呈的国际前沿科技对话,一大波国际订单和合作项目……高交会正在打通与国际创新要素的对话通道,为广东转型升级打造与世界对接的新平台。
而众多国际创客、创新项目借着高交会这一高端平台,进驻被称为“硬件硅谷”的深圳,产业开放合作的新图景正在这里生动呈现。
对话国际带来世界创新“头脑风暴”
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欧洲科研创新中国行深圳宣讲会、中比创客论坛……在这样一个颇具“国际范儿”的展会上,来自全球各地的贸易官员和企业家,带来了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来了对于创新发展的前沿思考。
“中国正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德两国应在战略对接、产业升级这些领域开展合作。”德国纽伦堡副市长Michael Fraas,在展会期间介绍了该国推动“工业4.0”方面的创举,也表达了对中德合作的看法。
“过去几年间,比利时和中国正以不同的方式深化合作,而高交会则为双方科技企业架起了沟通的平台,从而为日后进一步合作打牢基础。”让·克洛德·马尔古说。在他看来,随着设计、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日益融合,深圳和整个珠三角地区所能提供的完备的制造体系,是世界其他任何地方不可比拟的。
据了解,本届高交会的外国团组展区,吸引了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法国、韩国、美国、欧盟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128个代表团参展,其中不少是高交会上的“常客”。以韩国展团为例,本届高交会共有40多家包括IT产业、政府团组以及文化产业等在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参展,参展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是上一届的近2倍。
在吸引国际资源方面,今年高交会最大的特色是凸显了“一带一路”的概念。据统计,共有来自德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共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9个团组参展。
这些交流活动不仅让中外企业在思想碰撞中彼此加深了认识,找到了合作商机,也让一些尚未迈出国门的中小企业,接触到最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时常遇到政治、文化差异,水土不服等问题,其实很多国际机构都会提供一些公共产品,企业可以充分拿来借鉴。”在“一带一路”问题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区南南合作负责人李楠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对接全球让高端合作项目落地
在高交会展区,有一款名为“天霸”的轻智能手表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该手表具有传统手表的时尚外观,同时可以打电话、看视频等,保证了电池的续航时间。天海霸智能手表业务负责人王欣慰介绍说,通过高交会,公司接触到了很多客户,目前订货量已达到10万只,其中六成是海外订单。
“高交会除了有着交流和展示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实现交易。”高交会组委会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本地政府、企业与国际创新资源的对接,更是受到外界关注。
今天的深圳已成为硬件制造领域产业链配套最成熟的城市之一,被称为“硬件硅谷”。众多国际创客、创新项目落地深圳,落地正在从“世界工厂”迈向智造中心的珠三角,成为高交会上产业对接的生动场景。17日,坪山新区举办了一场有300家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参加的专场投资推介会,会上“牛津大学国际创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英博工业4.0加速器”将落地坪山,成为坪山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近期落户福田的比利时国际创客项目,则是一个以“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为特色的科技孵化与创业投资平台,将帮助创业团队开展中小型高科技项目的引进、筛选和准入,以及创业辅导和培育孵化。
与国际创新要素对接,为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这是人们期待的未来。
“墨西哥目前是全球第7大企业制造基地,未来和中国在汽车的研制方面合作空间巨大。”墨西哥投资与贸易促进机构负责人范国松表示,拥有发达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链配套的深圳,会是墨西哥寻求制造基地的重要目标。
“中外国际资源对接,不是短期的经济利益的考量。”一名企业界人士表示,无论是比利时这样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总有一些优势产业能够与深圳、珠三角重点发展的产业吻合,这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最终是要让深圳、珠三角乃至中国的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邓翔 郑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