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志交会:108万人成就东莞的“高光时刻”
12月2日至4日,东莞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9年志愿服务东莞交流会(以下简称“志交会”)在我市成功举办。
这是中国志愿服务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最广的活动。为何会落户东莞,以及举办这样一场盛会,需要调动多少个人,熬多少个夜,打多少个电话,走多少路……幕后一批工作人员的朋友圈记录了这场盛会背后的许多故事。
此时此刻,志交会已然告一段落,但东莞志愿服务的脚步仍在前进。
让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备感温馨
“一下飞机,就看到了东莞志愿者的身影,到了东莞就像到了家一样,感觉非常温馨。”受邀参加志交会的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仇集中学校长吴凯说,这次来东莞参加志交会,让他感觉自己身为志愿者非常幸福,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一群人一起奋斗。
本届志交会汇聚了来自各省级赛会单位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代表、青年志愿者代表、相关高校代表、各主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共700余人。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嘉宾们深切感受“友善之城”“志愿之城”的浓厚氛围,我市精心策划,全力营造志愿文化氛围,组织动员志愿者在方方面面提供贴心服务。
“全国各地来的志愿者和嘉宾从下飞机、下高铁开始,一路上都能看到我们志愿者的身影,为他们提供清晰的指引和贴心的服务。”南城志愿者协会会长、东莞市志愿者拓展服务总队副总队长王庆余也参与了本届志交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他告诉记者,按照工作安排,本届志交会统一招募了120余名志愿者,并组织岗前培训,以提供良好的服务,展示东莞志愿者的精神面貌。
志交会期间,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寒风瑟瑟,都能看到东莞志愿者的身影坚守在各个岗位上。“这可是在我们家门口举办的盛会,是全市志愿者的荣耀,大家都为能参与其中感到开心。”王庆余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穿着吉祥物道具服的志愿者,“道具服很重很闷,穿起来特别辛苦,但他们还能坚持下来,而且特别开心地和大家互动,这应该就是志愿者精神。”
在氛围营造方面,从会前预热的一系列精美的宣传产品,到会中刷屏朋友圈的主题灯光展,再到贯穿整个志交会的吉祥物“小励志”和“玉兰仔”,团市委联合全市多个部门共同谋划,最终呈现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宣传推广成果,营造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结合东莞特色打造志交会新亮点
2014年12月,首届志交会在广州举行。此后分别在重庆、宁波、成都和德阳举行。四届赛会共牵动全国4万多个志愿服务组织、2万多个项目参会参赛参展,共2000多个项目获得奖项和资金支持。通过全国和地方赛会平台,累计共获得支持资金超过2.3亿元。堪称项目展示的“博览会”、组织交流的“嘉年华”、文化引领的“风向标”、资源配置的“加油站”。
今年,志交会重回广东,落户东莞。这是志交会改为两年一届后第一个完整承办一届两年的城市,也是中国志交会首次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举办。团市委书记沈志攀介绍,市委市政府对本届志交会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赛会组委会,举全市之力积极筹备。除了延续往届志交会的传统内容,本届志交会内容更加丰富,共包含“一赛两营七会一展一社区行”共12项活动,内涵十分丰富。
其中,7场交流分享会,为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志愿者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社会资源方等搭建一个交流互动平台,分享志愿服务优秀经验与成果,促进社会资源与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的结合落地。同时,本届志交会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开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交流营”,让导师和项目负责人近距离接触,更好地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并举办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展,集中总结、展示、推广广东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展现广东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景象。
结合社区志愿服务的新趋势,本届志交会还开设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优秀团队交流营”,并在东莞选取了中堂镇潢涌村、南城天安数码城园区、东城星城社区三个志愿服务开展较好的社区进行现场观摩,让青年志愿者们能够进行场景式体验。
108万名志愿者共同成就“高光时刻”
在本届志交会上,东莞收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志愿者代表的众多好评。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朝晖说,“东莞的志愿服务有着很好的基础,社区志愿服务尤其活跃,内容也很接地气。这是本届志交会落户东莞来的重要原因。”
自1996年成立东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东莞的志愿服务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程。目前,注册志愿者突破108万,平均每8人当中就有一名是志愿者,800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和团体百花齐放,打造了良好的志愿服务基础。沈志攀介绍,东莞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得快,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高,志愿服务十分活跃。这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分不开。2014年,我市就出台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志愿之城”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东莞“志愿之城”的战略目标。
同年,团市委开始举办“益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以赛带训,培育和扶持本地志愿服务项目,探索志愿服务项目运作模式,累计吸引687个项目参赛,支持资金上百万。参赛项目既契合当前志愿服务社会化、常态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也充分展现东莞市志愿服务的多样性。把“益苗计划”作为一个横切面,可以看到东莞的志愿者,围绕党政中心,服务民生需要,已经成为市民想到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深耕东莞志愿服务近10年的王庆余,也是东莞志愿服务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东莞的志愿服务积极性为什么这么高,因为大家不仅自己参与志愿服务,还喜欢带着家人、朋友一起来。从社区、到企业、到学校,各个领域都有完善且活跃的志愿服务组织。”王庆余说,东莞“志愿之城”“友善之城”的名片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东莞社会各界和全市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志愿服务活动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每一项志愿服务都是真正围绕群众需求来展开,带动群众自发参与,带动社会力量积极探索,最终形成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和社会化的志愿服务趋势。
此外,我市积极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助人的快乐,还能够获得积分奖励、系列评选活动的优先资格等各种形式的激励,获得高度的社会认可。我市还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扶持、项目培育、组织孵化等多种形式,鼓励各社会组织和团体积极探索创新,以推动志愿服务不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本届志交会落户东莞,便是对东莞志愿服务发展做出的极大肯定。沈志攀说,明年志交会还将在东莞举办,我市将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全国各地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树立全民志愿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强制度、文化、项目、平台、体系建设,为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贡献青春力量。
特写:
你眼中的60秒,背后是无数次推倒重来
在志交会前夕,中国青年志愿者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条微信图文,以《你眼中的60秒,是我走过的26年!》为题,用条漫的形式回顾了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26年光辉岁月。这条图文随后在广大志愿者的朋友圈刷屏。但很多人不知道,这条推文,背后也是无数次的推倒重来。
为大力实施网上共青团工程,强化共青团在互联网上的青年覆盖和影响力,今年5月份,团市委联合东莞理工学院团委成立了新媒体平台——青锋剑新媒体工作室,此次刷屏的图文并不是他们的第一个作品。工作室负责人吕丁胜说,这次志交会的一系列宣传产品,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大的考验。一个完整的条漫,从构思到创作再到最终呈现需要半个多月时间,既要内容丰富,又要形式创新,还要考虑互动性、传播力等等,往往中间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推倒重来,大大小小的修改更是数不胜数。
本届志交会,工作室共制作了3条条漫,还有一系列的海报、logo、指引图等宣传周边。“因为还要上课,大家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休息的时间来完成,几乎是一有时间就跑到工作室。”负责绘制插画的郑炳文说,“过程很辛苦,但是看到自己的作品广泛传播,并且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和专业人士,夸我们很厉害时,还是觉得非常值得。”
全媒体记者 朱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