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埗:以量化考核推动河长制落实

29.07.2019  02:40

河长积极主动巡河,水质逐渐变好,村容村貌越来越靓丽 记者 周桂清 摄 

现在都动起来了,河长护河巡河有章可循。” 高埗镇党委委员钟晓东说,量化考核制度出台两个月,全镇19个村(社区)、48条河涌,真正实现了“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通过两个月的评比和排名,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护河巡河氛围。

据市河长办介绍,高埗镇结合省、市考核办法,量化护河巡河内容,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细化成11项考核指标,并明确相应的分值,与激励政策和物质奖励挂钩,“操作性强,又能调动各级河长的积极性。”河长制工作从“有名”走向“有实”,“河长制”转化成“河长治”。

巡河工作细化成11项指标

河长护河巡河,护什么?巡什么?并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与模板。

沿着河涌步行转一圈,开着车路过河湖,都能算是巡河工作。但在高埗,从今年5月份开始,各级河长巡河有了规范动作。

芦村村党工委书记黄浩培,目前还担任芦村排渠的村级河长。“只要不出差,每周五下午就是巡河时间。”黄浩培坦言:“以前存在应付式巡河。”现在全镇19名村级河长,负责辖区48条河涌巡河工作,没有一个人敢马虎大意。

作为高埗镇主管生态环境、水务治理工作的党委委员,钟晓东认为,“全民治水、合力治水,都得接地气。”河湖治理,水质改善是关键指标。结合省市考核办法,高埗镇将“河长制”落实到“河长治”,建立科学有效的“三个量化”评价体系。

指标量化、考核量化、问责量化。”钟晓东介绍,河长巡河指标细化成巡河次数、河长会议、智慧河长使用、信息上报、投诉处理反馈等11项指标,每项指标都有加分和扣分细则。比如,发现水面或岸边有堆积垃圾的,每巡查发现一处扣4分;发现有污水直排入河涌的,每巡查发现一处扣4分;3天内未开展清理工作的一次扣10分,扣分不设上限。

当然,工作落实到位,成效明显,就能获得加分。比如,河长制工作获得镇领导小组表扬,可加1-5分;获市级及以上部门表彰,可加5-10分;加分均计入考核总分。细化量化指标后,以往巡河中出现的模糊评价,现在清晰明了,反馈的问题“不过夜”,实施定量评价,河长都认为“公平、公正、合理”。

考核量化,每月通过自评和考核进行评比,按得分公开排名,年终将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问责量化,排名旨在提醒和督促工作,连续两个月及以上排在倒数三名的村(社区),由镇领导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考核不合格的村(社区),要限期整改。而考核优秀的村(社区),将获得年度单项奖励,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

量化考核提升巡河积极性

这里漂浮了不少树叶,先拍个照。”7月25日下午,沿着宽阔的水泥路,黄浩培带着记者一起到芦村排渠巡河,他一边走一边拍照,“发现问题,都要通过智慧河长APP反馈情况,督促解决问题。

芦村排渠不长,约400米,宽3米左右,靠潢涌河引水,是芦村村内唯一的内河涌。但黄浩培不敢怠慢,“安排专人每天保洁,清理周边违章建筑。”实施考核办法后,村级河长巡河变化“看得见”,从“消除应付”走向“积极主动”。“每个月,有专人对照指标进行评分,然后排名张榜。”今年5月份,芦村94.5分,位居全镇第一名。6月份,芦村得分91.5分,排名第10。但黄浩培认为,“公平,服气。

19名村级河长巡河,面对同一套考核指标,做同样的事,考核标尺一样,当然公平。工作做好了,成效看得见,排名靠前;工作没到位,排名靠后,自然服气,大家没有怨言。从第一到第十,黄浩培认真排查问题,召集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一起商量对策,“日常保洁,还得下硬功夫。”村容村貌都搞不好,其他工作说得天花乱坠,村民也会有意见。

钟晓东坦言,一二十年的污染,不可能在一两年全部消除,科学治理河涌,问题在水中,根子在岸上,关键还是人。“控源、截污、清淤、活源、生态修复”这条路还得坚持走下去,但日常保洁、杜绝偷排乱排、发现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违法行为,每个河长都能做得到。河长制工作实施考核办法后,河长巡河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看得见、接地气、用得好。

河涌水质逐步改善,与之相连的村内池塘和公园,环境也日益好转。在芦村,莲塘公园和大塘公园水体曾经发臭、垃圾成堆,如今焕然一新,成了村民饭后休闲散步的乐园。走在整洁干净的村道上,黄浩培笑着说,“河涌水质改善了,环境变好了,村干部的威信也高了,村民和组织都看得见。”今年市委组织部表彰 “百名优秀共产党员”,黄浩培就是其中之一。

【相关联接】

东莞智慧河长公众号

若市民发现有污水直排、乱倒垃圾等污染河涌的行为,可关注该微信公众号进行投诉

全媒体记者 周桂清/文、图

全媒体编辑/贾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