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建言东莞:为创新驱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13.01.2017  10:06

■昨日,高层次人才和旁听人员座谈会举行(记者 程永强 摄)

■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院长陈雷霆

■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

■东莞达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雍智全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下午,高层次人才和旁听人员座谈会举行。10名高层次人才和55名旁听人员如约而至,围绕体制创新、医疗服务、基础文化、交通拥堵、民办教育等话题建言献策。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张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满堂出席座谈会。

举行高层次人才和旁听人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至今已经是第七年了。今年“两会”继续邀请10名高层次人才和55名社会各界人士列席旁听。昨日参加座谈会的,不乏领军人才、特色人才,还有学者教授、公务员、医护人员、企业人员、艺术工作者、社区居民及高校在校学生等旁听人员,基本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

座谈会一开始,与会人员争相发言。如何让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转起来,有的高层次人才代表呼吁给予创新实体相对宽松的自由探索、自主创新的空间;如何帮助海归人员创新创业,有的企业代表建议园区针对初创型企业增设更多的优惠服务。此外,有的旁听人员希望关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也有旁听人员呼吁加大对吸毒人员子女的救助与关爱等。

“大家提的意见很好。”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张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与会人员提出的好建议表示由衷的感谢。张科表示,下一步关键是抓落实,大会秘书处将统一整理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把意见、建议吸纳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涉及到实际工作的具体问题,将交予有关部门积极研究落实解决,为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率先迈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共同努力奋斗。

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座谈会后形成了15项内容的意见建议,及时转送给市政府研究办理。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圆满完成了所有意见的办理,做到件件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焦点关注

焦点1:研发机构须探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东莞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所拥有的政策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非常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创新创业。”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院长陈雷霆认为,但他们在不断实践新型研发机构的新体制、新机制的同时,也碰到了一些实际的难题,比如税收、免税问题,自筹资金问题等等。对此,陈雷霆提出,新型研发机构的混合所有制是否可以在东莞的实践中得到一些突破?

曾担任英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的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起来。所以制度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方面,要保障鼓励创新的政策得到落实,就必须有支持创新的合理制度。用老办法老制度来管理新事物、处理新问题,必将阻碍创新能力。

对此,张书彦建议,政府支持创新的制度应及时顺应新形势、新业态的要求,给予创新实体相对宽松的自由探索、自主创新的空间,积极探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焦点2:呼吁园区为初创企业增设优惠服务

“松山湖不仅自然生态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创新创业生态也是如此,吸引了全球大批高层次人才来莞创业。”东莞达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雍智全说,这些高层次人才大部分是某个领域优秀的科研人员,来莞创新创业普遍面临类似问题。

“这些人员虽然专业能力突出,能吃苦、有毅力、有激情,但普遍企业管理经验有限,沟通、协作能力不足,对国内各地的政商环境不熟悉,因此创业过程中往往折戟沉沙。”雍智全说。

对此,雍智全建议,园区可针对初创型企业增设更多的优惠服务,比如在公司设立时可提供股权架构、工商注册服务,为企业提供财务记账、报税、银企合作等财税服务,以及法律法规支持、招聘、人事行政服务、产品销售方案制订、企业宣传及文化推广、人员培训、项目申报等其他服务。 

声音

东莞外来人口约为630万,占总人口达76%。这些外来人口多为一线产业工人、流动人口,对东莞 经济 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但是部分人员综合文化素质不高,给东莞带来较大的社会管理压力。我们曾对长安十名流水线工人做试验,引导他们用镜头拍摄日常工作与生活,最终这些工人从最开始对这个城市的漠视,逐步转向关注、认同、热爱。

对此,建议借助文化服务手段,引导产业工人群体向上向善,让他们在这个城市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存在感。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补短板,促提升”工程中,如能发动这个庞大的群体支持文明创建,共建文明家园,将可以让产业工人素质“倍增”,使东莞不仅成为产业先进的“世界先进制造之都”,还是产业工人素质一流的“先进制造之城”。

——东莞文化馆馆长黄晓丽

目前,东莞早教机构有800多家,基本上是私人办学,只有一家是公办性质。由于一直没有规范的管理,早教机构的门槛不高,对师资的准入条件也没有相关规定,从而导致我市的早教机构良莠不齐。建议政府牵头,由专门的家庭教育公益指导中心及早期教育管理部门通力合作,使早教成为社会、家庭建设的焦点,规划我市的早教市场。

此外,推动政府主导的0~3岁儿童早教家庭公益服务模式的建立,强化公益服务特色。

——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李茂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