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岛屋“不走了”:中国市场魅力依旧

26.08.2019  02:21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记者周蕊、何欣荣、王默玲)8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高岛屋“不走了”:中国市场魅力依旧》的报道。

  高岛屋不走了。

  原本8月将告别中国市场的日本知名百货高岛屋,近日突然宣布“重拾信心”,要继续经营。“不走了”背后,是中国零售市场的巨大魅力,也是上海持续高水平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

  从“关店清算”到“重新启程

  位于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上的上海高岛屋,是日本知名百货高岛屋在中国大陆唯一门店。自2012年开业以来,一直以售卖日本商品为主要特色,其中不乏“独家销售”系列。

  今年6月份,上海高岛屋公告表示,尽管企业一直勉力经营,但因为未能预料的消费结构变化、行业竞争的加剧、实体店消费低迷等因素的影响,计划于2019年8月25日终止营业。

  “听说要停业了,赶紧来买买买,这里满满的都是回忆”“真的非常可惜,这里的日本进口产品很有特色”……社交网站上,不少网友表达了对高岛屋的喜爱和对其退出中国市场的惋惜,纷纷前往高岛屋探店。

  就在消费者准备告别这家商场的时刻,事情迎来了转机。8月23日,高岛屋发布《关于继续营业的通告》,称由于得到了物业业主公司的支持以及上海市和长宁区相关部门的协助,重拾信心继续经营。上海高岛屋因此做出了8月25日以后继续正常营业的决定,将重新启程,致力于实现更加优质百货店的目标。

  “反复”之间重新认识中国市场

  从“关店清算”到“重新启程”,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高岛屋又决定不走了?

  业主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协助,自然是高岛屋留下的重要原因。但在激烈的零售市场竞争中,要长期可持续经营,必须靠企业自身发掘机遇,身为日本百货龙头的高岛屋想必很清楚这一点。事实上,就在宣布将要关店的两个月里,出于“打卡留念”和“捡便宜”等各种心理,经营一直不温不火的高岛屋迎来了或许是其开业以来“流量”最大的一段时间。有统计显示,今年7月上海高岛屋百货整体销售额超过1亿元,跃至上海全市单体百货排行第四。

  关店之前迎来这样的旺盛人气,让高岛屋高层的想法慢慢发生变化。越是临近关店,越是依依不舍。

  尽管困难不少,但向前看,机遇更多:中国经济正在转型,越来越注重激发庞大内需市场的潜力;上海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高岛屋所在的长宁区积极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优化商圈环境、提升消费能级。

  在网络上,不少消费者也积极给高岛屋支招:“增加亲子互动体验”“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日式服务特色”……方方面面的因素汇集起来,最终让高岛屋做出了“重新启程”的决定。

  营商环境“助攻” 全球零售竞技场魅力愈增

  事实上,就在高岛屋“不走了”的前后,外资零售品牌还在源源不断入驻上海、进军中国。

  全球最大的会员制仓储卖场开市客(Costco)首家中国门店即将在沪开业、法国高端百货巨头老佛爷百货和德国连锁零售企业奥乐齐开出上海新店……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零售市场魅力依旧。

  奥乐齐中国区主席陈友钢说,开业后市场反响“超过预期”,计划年内在上海继续开设新店,“中国区总部的认定已经在申请中”。

  头顶“新零售之都”“国际消费城市”的上海,是洞察中国零售市场魅力的最佳窗口。统计显示,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661.44亿元,同比增长8.4%。引入各种品牌的“首店”498家,其中“全国首店”136家,继续领跑全国。

  企业去留是市场行为,政府的责任是营造更为优质的营商环境。仅在8月,上海就出台了多项重大开放举措:6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亮相”,目标是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13日,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外资市场准入限制,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集聚上海。

  在优质营商环境“助攻”下,上海作为全球零售竞技场的魅力愈增。以开店为例,过去每开一家门店,就需要重新办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等证照。上海最新推出的“一照多址”新政瞄准连锁企业“痛点”,不仅申请材料减半,还有望享受当场办结的“绿色通道”服务。

  更加优质的环境,更加开放的市场,也一定意味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当消费者的惜别情绪褪去后,重新启程的高岛屋能否真正迎来“新生”?我们拭目以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