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荷木坡精准扶贫硕果累累

21.10.2014  14:34
自扶贫“双到”工作开展以来,茂名高州市委办牵头市水务局、市文联、茂名高州供电局、农发行高州支行负责对口帮扶宝光街道荷木坡村,累计筹集各类帮扶资金397.63万元。目前,各项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发展集体经济,实现村委脱贫

一是购买商铺出租。 荷木坡村离顿梭圩仅2公里远,附近有顿梭中学、顿梭一中和中心幼儿园,人流密集,租户来源充足。帮扶单位投入总价46万多元,购买位于顿梭圩街中心的一栋三层商铺,预计今年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42万元。目前,正在办理过户手续。

二是建设农产品收购站。 荷木坡村地处省道283线和顿梭至荷塘公路的交界处,附近有沙田、荷塘、镇江等3个大量产出荔枝、龙眼、香蕉的大镇名镇。帮扶单位投入约10万元在主干道路交界处建设农产品收购站。目前,该项目已投入使用,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0.6万元。

三是种植名贵树种。 村集体有块面积约40亩的山地,通过外包或承包的方式种植橘红和红肉蜜柚。目前,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预计3年之后收成,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多元。

二、分类分户扶贫,稳定增加收入

一是种养扶贫。 成立果榴香专业合作社,对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重点扶持种养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石榴种植和生猪养殖,邀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去年,扶持贫困户种植石榴苗120多亩。目前已开花结果,进入丰收季节,预计今年可增加户收入3400多元。今年3月,各帮扶单位统筹资金10多万元购买了良种猪苗180多头,发放给贫困户养殖,目前,猪已出栏,预计每户可增加收入3600元。

二是救助扶贫。 对全村因老、弱、病、残及无劳动力致贫的22户贫困户实施救助政策。帮助112户贫困户家庭成员参加新农合和新农保,参加率达100%。并适时开展中秋、春节慰问,关心他们的生活。

三是危房改造。 整合扶贫资源,集中各方力量,顺利推进泥砖房改造建设。整村63户泥改户列入危房改造计划。其中,2013年计划改造44户,任务完成率达100%;2014年计划改造19户,目前已基本完成。

四是劳务扶贫。 对贫困户中的适龄劳动力开展短期就业技能及非劳动技能培训,并组织到我市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务工。同时,积极争取职业技能教育扶贫支持,输送初、高中毕业的青年入读技工院校,提高科技文化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并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五是思想扶贫。 针对一些贫困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问题,大力开展观念扶贫,转变“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观念,充分调动贫困户自力更生、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积极性,顺利推进扶贫工作开展。

三、统筹各方力量,旧村变成新村

高起点、高标准,全力打造茂名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是挂钩市领导赵广辉到荷木坡村实地调研后提出的扶贫发展新思路,即是做足做活“”文章,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

一是改善村委办公环境。 投入40多万元完善了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办公室、会议室等项目,改善了村委会周边环境,更新了村委会办公设备桌、椅及音响设备一批,为党员、群众学习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环境。

二是建设生态休闲绿道。 投入约57万元建设2.6公里绿道,并在两旁安装节能路灯,美化亮化了村庄环境,方便了村民出行。

三是推进城乡清洁工程。 投入10万多元修建垃圾池30多个,购买垃圾桶、环保菜篮和环保袋等设备一批分发到各户,制定卫生流动红旗评比制度,每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比,落实奖惩措施,全力创建白色无污染示范村。

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47万元建设平山文化广场、邦田文化广场和留垌文化广场。投入800多万元进行农田水利三面光、河涌整治和坑角水库的治理,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的条件。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农户电网片区改造,村民用上放心电。

   五是着力改善教育环境。 投入教育创强资金20多万元完善邦田小学和荷木坡小学操场硬底化,更换和维修了教室门、窗、桌椅等设备一批,重新涂刷了教学楼内外墙,大大改善了两间小学的教学条件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