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地方高校书记校长联席会议在嘉应学院举行

21.12.2015  18:23

  12月16日上午,2015年广东地方高校书记校长联席会议在嘉应学院德龙会堂一号会议室举行。惠州学院原党委书记李秀峰,惠州学院原党委书记、现广东药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涛,韶关学院党委书记邹永松、校长刘荣万,惠州学院党委书记刘晟、校长彭永宏,肇庆学院党委书记曾桓松、校长和飞,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凌靖波、校长张清华,五邑大学党委书记张、校长张运华,东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佛山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曾峥、以及嘉应学院党委书记丘小宏,校长邱国锋,副校长薛访存、巫春华、罗嘉文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地方高校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湖南怀化学院党委书记谭伟平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是历届年会参加高校数量最多、参加人数最齐的。会议期间,梅州市市委书记黄强、市长谭君铁热情接见了与会代表。
  会议由嘉应学院党委书记丘小宏主持。丘小宏书记代表学校对与会领导、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邱国锋校长作了“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推进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发展”主题报告。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办学情况,阐述了“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方针,加强四个保障:理念保障、制度保障、资源保障和管理保障。邱校长指出了嘉应学院在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如何更好地实现转型发展;二是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如何更好地与地方高校协同发展。他提出了五点对策:一是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学校办学定位;二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三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四是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五是进一步推进政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应用至教学。
  佛山科技学院党委曾峥书记作了题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报告,分享了其在贯彻落实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认为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是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提出了革命性概念“工业4.0”,并对工业4.0的两大目标、五大特点、九大技术支持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提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是我省发展的战略需求的观点,获得与会领导的认同。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成洪波书记认为,各地方院校实现转型需要理解其真正内涵,并找准自身优势,形成特色,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成书记强调,保障学校行政权力,充分发挥章程作用,有助于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加快应用型人才的转型发展是优化结构,实现资源配置的关键。
  肇庆学院和飞校长针对各地方高校师范专业比重较大的现状,重点关注师范专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他认为不断完善拨款体制对转型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惠州学院彭永宏校长针对各地方高校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的现有结构所引发的问题,建议广东省应在拨款体制、专业硕士培养、人事体制及转型发展等方面加大对地方高校办学的支持力度。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凌靖波书记认为,有条件的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快向应用型转变,进一步推进“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五邑大学党委张书记用两个词语总结了多年的办学经验,一是坚持,二是耐心。他认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可操之过急,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转型发展。
  广东药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涛对我校近年来较快的发展态势和对联席会议的逐渐完善壮大表示热烈祝贺,并与与会人员分享了广东药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提出“以药为主、药医结合”的办学定位。
  丘小宏书记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本次联席会议的作用。面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课题,他提出两点意见:一是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要加快培育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二是转型发展没有固定模式,各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创新。
  广东地方高校书记校长联席会议是加强地方高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共同研究我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促进地方本科院校之间多形式、多层面的沟通与合作,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联席会议由韶关学院、嘉应学院、惠州学院、肇庆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于2012年11月共同发起,每年举行一次年会,由各地方院校轮流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