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高校党委书记撰文: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必须筑牢

02.02.2015  19:34

  人民网北京2月2日电 近日,中央下发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的基本定位。今日,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培、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分别在《北京日报》撰文,探讨如何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四位学者指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必须筑牢,高校教师要懂得“打铁还需自身硬”,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奖惩的首要依据。

   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必须筑牢:

   应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引导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在题为《战略工程 固本工程 铸魂工程》文章中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通过撰写文章、师生宣讲等多种形式,向各界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再立新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用好管好阵地是关键。要用好高校意识形态传播阵地,积极刊发话语新、接地气、正能量的学术成果和文学作品,发挥好思想引领作用。要建立健全课堂、讲座、论坛、沙龙、读书会、网络论坛、境外资助项目等管理制度,筑牢抵御渗透的防火墙。

  “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在文章中指出,高校要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引导管理,不断激发广大师生奋发向上的正能量,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此,我们就要把握导向、守好阵地、带好队伍。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要坚决抵御不良风气和思潮的侵蚀,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培在文章中指出,今天主流意识形态的外化传导过程和师生的内化接受过程,绝非是一个“子弹”与“靶子”的线性传播关系,而是一个“强震”与“共振”的多元变量关系。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达到有效性,就首先应在“融于有意”与“化于无形”这两个维度上,创新性地提升自身直面问题的针对性。

   高校教师要懂得“打铁还需自身硬”: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奖惩的首要依据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讲授者必须熟悉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这一看家本领。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把握好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学生对象的特点,以科学逻辑的力量征服人,以鲜活的事例感染人,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人。要深入浅出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来龙去脉。既要回答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什么,又要解释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理论和方法。

  刘川生认为,要完善师德规范、教师行为准则、学术行为规范等,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奖惩的首要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郝立新还指出,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系好人生思想的第一粒“扣子”,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人心”:

   高校教师应做好“传道”者

  韩震在文章中认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高校要走在前列,做社会价值引领的时代先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一定要改变话语体系,不能一味依赖纯灌输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像调味品一样,或者像盐一样,调在我们做出的各种佳肴里,让大家吃下去有利于健康,如果让师生直接吃盐效果就不好了。习总书记所指出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绝不是人人都天天说24个字就万事大吉了,而是体现在高校的所有工作环节中、渗透在师生员工所有的言行之中,决定我们思考的方向、行为的方向。价值观需要在体验中内化,在实践中升华。

  郝立新则指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授业”者,还应该是传播正确价值观、帮学生系“扣子”的“传道”者。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道”者,广大一线教师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冯培认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的紧迫现实性,更表明了在师生发生着从单维接受向多维比较的认知转化、从注重听取向强调参与的行为演变、从“一条大河波浪宽”的价值凝聚向“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价值变迁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把牢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极端重要性。

   相关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战略工程 固本工程 铸魂工程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做社会价值引领的时代先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培:有效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高校教师也要“打铁还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