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年年遇“爽约”考生 有人建议设诚信档案
今年我省高招集中录取工作已经结束,从8月底开始,全省各大高校将陆续迎来2014级大学新生。不过,根据往年情况,部分已经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会因为对院校或专业不满意、出国留学等各种原因放弃入学资格。
8月24日,记者从我省多所知名高校了解到,平均一所本科高校每年总会碰到近百名“爽约”的学生。而专科层次的院校,“爽约”率甚至达到了10%以上。
多所高校招生部门负责人表示,被录取考生的这种“爽约”行为,对考生本人没有什么影响,但直接浪费了高校的招生计划,不仅是对高校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更影响到了其他学生的就读机会。
由于目前学生“爽约”零成本,有高校招生部门建议,主管部门应建立适当的约束机制,将学生的“爽约”行为记入诚信档案,或对被录取后放弃就读的考生未来再参加高考时进行降分投档。
被录取到历史系 考生想复读考经济专业
考生小程今年高考考了490分,超过文科二本线11分,被省内一所二本高校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根据学校新生报到安排,9月5日前就要到学校报到,但小陈却准备放弃就读机会。
“我最想读的是经济专业,但没有达到专业分数,被调剂到了历史系,可我对历史根本不感兴趣。”小程告诉记者,他平时模拟考试的分数基本都能达到一本线上下,今年高考由于自己感冒导致发挥失常,“我一直想到北京或上海读书,但由于没考好,最后只报了省内的二本学校,我还是想复读一年,争取明年考上更好学校的经济专业。”
“现在我拿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如果我不去学校报到,会不会影响今后高考报名和高考录取?”小程说,8月23日,他通过网络查到了录取自己的高校招生办公室电话,原本想咨询下这方面的政策,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记者了解到,像小程一样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仍准备复读的学生不在少数。南昌一家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中心今年已经招了100多名复读生,其中有近20名学生已经收到了高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
近2%本科新生“爽约” 不满学校、专业是主因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高建波告诉记者,每年该校本科新生报到率为98%~99%。“大部分不来报到的学生是对专业不满意,还有的学生想到北上广的高校就读,他们觉得自己的成绩仍有较大的提供空间,经过一年复读后,有很大机会考上更心仪的学校。”
江西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侯贵生介绍,江西师大每年有近100名新生不来报到,这类学生中大部分都是选择复读。
“省内主要高校的情况都差不多,每年都有一些新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但又不和学校提前说明,直接就不来报到。”江西财经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罗锐介绍,江西财大曾专门对未报到的学生进行了了解,其中大部分学生是对专业不感兴趣从而选择复读;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家庭贫困,家长不支持小孩上大学,考生高考后去外地打工。
从记者打听到的情况看,我省知名高校的本科报到率均在98%以上。不过,高职(专科)院校的报到率则相对较低。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高职(专科)报到率能达到90%的少之又少,而且录取分数线较高的高职(专科)院校不来报到的学生反而比录取分数线低的院校更多。这是因为办学质量较高的高职(专科)院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对较高,录取到这类院校的考生不甘心就读专科,往往会选择复读一年,争取上本科的机会。据了解,由于高职(专科)院校新生报到率较低,一些院校甚至到了9月底仍在组织生源补报。
“爽约”浪费了大学教育资源和其他学生就读机会
高考志愿是一种电子“契约”,是省教育考试院投档、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根据规定,凡按志愿录取的考生不准改录其他院校。换句话说,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是与高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高校按考生志愿录取考生后,考生不去报到属于“违约”行为。
今年高考志愿集中填报期间,我省允许考生修改一次志愿,这一举措保障了学生的利益,高招一本、二本上线落榜考生人数均创历史新低。
记者了解到,针对不报到的新生,高校会注销入学资格,不会影响考生今后再次参加高考。
对于考生“爽约”的行为,我省高校招生部门负责人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学生在报到时间截止前与我们联系,说明自己不来学校报到的原因,我们会表示理解。但大部分学生直到我们联系他,向他确认是否来报到时,才告诉我们他不来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高建波表示,考生被录取后不来学校报到,由于此时高招录取已经结束,学校无法再录取其他学生,这就直接浪费了高校的招生计划,对大学的教育资源和其他学生的就读机会都是一种浪费。
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 但“爽约”不应零成本
江西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侯贵生表示,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后就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过学校也理解一些考生对录取的学校和专业不满意,想通过复读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的想法。“如果学生对学校不认可,进入学校后可能也提不起学习兴趣,这对学生和学校来说都不是好事。”侯贵生表示,高校应该尊重学生再次选择的权利,但学生“爽约”的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这类学生未来再参加高考,也会增加很大的管理成本,因此对于学生“爽约”的行为应该建立约束机制,不应让“爽约”零成本。
江西财经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罗锐表示,每个就读大学的机会对于考生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建议考生在放弃入学资格前,对学校背景、专业特点、国家助学政策等进行详细了解,权衡利弊,别因为不必要的原因放弃难得的入学机会,影响今后的成长。
将“爽约”记入诚信档案 未来录取时降分投档
事实上,新生报到“爽约”,在全国各大高校都十分普遍。有外地高校为了保证报到率,要求新生必须提前缴纳一年学费,否则学校将予以退档处理。
“提前缴学费的做法不符合规定,而且这样可能会把一些贫困学生拒之门外,这是学校不想看到的。”江西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侯贵生表示,建立约束机制,减少“爽约”行为,并不是为了增加上学难度。
有高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建议,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可以出台政策,将考生“爽约”的行为记入考生诚信档案,作为今后高校录取时的参考,同时对学生评奖学金、助学金也进行挂钩。
此外,还有招生部门负责人建议,对于“爽约”考生,在今后高考志愿填报时进行一些限制,还可降分后再投档,这不仅能约束他们的行为,对其他考生来说也更加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