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大战应避免伤害考生

12.08.2015  12:45
原标题:高校招生大战应避免伤害考生

  在今年的高考中,江西上饶广丰区高考理科状元王希总成绩达685分,已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他在家中静等录取通知书。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因清华大学与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录取分数线不一,他最终无缘清华大学。11日下午,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开通报称:清华大学今年在江西的理科录取分数线(投档线)为686分,不存在685分一说,任何单位或高校都不能自行划定投档线。王希的总成绩比清华大学投档线差了一分,在第一批本科批次投档时,他就被投档至中央财经大学,并为该校录取。

  在这个高校招生季,这已经不是第一则引发广泛关注的招生新闻。前不久,清华北大就因抢生源事件而受到非议,教育部还在官方微博上进行了不点名批评,要求“相关高校遵守招生工作纪律”。随后又爆出一则消息,重庆江津区文科状元阳阳在填报志愿时,经过反复联系和面谈,复旦大学招生组与其签署了一份“复旦大学2015年专家组咨询确认书”,但最终她并未被复旦录取。每到招生季,为了争夺优秀生源,各所高校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有的给高分考生提供高额奖学金,有的提供境外交流机会,有的招生工作人员还长途跋涉“围堵状元”,甚至互相拆台……此前“清北之争”,就因为两校知名度高、“剧情”跌宕,成为一场被指“斯文扫地”的纷争。如果说高校掐架尚属高校之间的角力,那么因为高校招生承诺而出现的“未成功录取”,则是把战火烧到了应届考生身上。

  全国有过3种高考志愿填报方式:一种是考前填报;另一种是考后估分填报;最后一种是考后知分填报。后一种方式最容易出现招生乱象。一方面,高校为了争取最优秀的生源,一定会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目标学生能够填报本校;另一方面,考生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一定会采取各种措施,和高校进行谈判。此次“一分之争”表面上看出现在高校与考试院之间,但实际上同样是高校招生组与考生沟通协调、承诺录取之后的产物。知分填报志愿方式颠覆性地改变了高考招生录取过程中考生和高校的关系,由选拔学生变成按分数争抢高分学生,使高校招生变成市场交换。与此同时,在考前或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方式下,由于不清楚自己的具体高考分数,考生还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但在知分后报志愿往往只会冲着最热门专业填报。在如今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下,分数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但目前看来,招生大战正在不断强化这一重要依据的唯一性。

  从事件结果来看,与王希同分的另外两名考生,确实因为清华临时扩大录取人数而顺利进入清华深造,不管如何,这样的结果对王希本身确实是不公平的。对于高校与考试院而言,一个考生是成千上万中的区区一个,但对考生而言,进入哪所高校深造却是他百分之百的人生。无论怎么说,高校谨慎承诺、考试院人性处理,都是必须的命题。如今王希已被另一高校录取,或许也只能说,他在这一高校也未必不能走出人生别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