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考勤流行扫一扫摇一摇,你点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课堂上,学生正在扫码签到。
教师在考勤系统打开学生人脸识别信息,核实到场学生信息。
大洋网讯 上课想缺勤,点名怕不怕?在高校,考勤方式正在与时俱进,从传统的签到、点名,发展到“拍照查缺”“迟到券”等层出不穷的新招数,甚至加入不少科技元素。记者了解到,除了上个月华南师范大学在该校推广小程序扫码考勤方式,暨南大学近几年采用微信摇一摇签到的方式进行点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直接开发了一套点名系统应用于该校所有课程,甚至有一些学校的老师自行开发点名软件……
对此,师生们有赞有弹。有人表示“考勤显得更公平”,也有人认为这容易令学生“身在课室心在外”。有教育专家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考勤手段都可以尝试,但不要沦为形式主义,学校主要还是要在课程上入手,吸引学生主动到课。
方式
暨南大学:摇一摇签到,到课率超98%
“课程马上就要开始了,到场的同学们请打开暨南微校摇一摇签到。”近日,在暨南大学礼堂进行的《形势与政策》课堂上,刚进场坐定的学生们纷纷掏出手机“摇一摇”。这种签到考勤在课程进行到一半和结束时,还会各进行一次。
据介绍,这个“签到考勤神器”是暨南微校团队利用微信摇一摇功能定制开发的。暨南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老师点名非常耗时,中、大型课堂点完全部学生的名字,要花费20分钟甚至更多时间,而“摇一摇签到”就可以极大地缩减时间,甚至可以在上课之前就签到完毕,不耽误上课时间。同时,该方式推出后,学生到课率一般可达98%以上,逃课率大大降低。
在今年暨南大学新生训练营中的各类大型讲座(每场讲座有1600余名新生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等大型的讲座或活动上,该校这类签到服务都有跟进。本学期,“摇一摇签到”计划覆盖更多的课程,包括增加学分的创新创业类讲座,院级、校级以上组织的大型活动(三下乡活动报告会等)以及大型课程。
“这是一种提高学生到课率的措施,只能保证学生到课堂,但是不能保证学生到课堂后认真听课。”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强学风建设和教风建设,在学校形成一种“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的氛围,让学生自内而外地热爱学习,这才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解决办法。
广外南国:扫一扫签到,老师可随机点名提问
相比暨大只在大型公共课或讲座使用“摇一摇”考勤方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更是直接自主开发了一套考勤系统,并应用到所有课堂中。
在广外南国的一堂课前,老师悄无声息地打开点名系统,课堂屏幕上出现动态二维码,此时,到课室的学生陆续点击“我在南商”微信公众号的“扫码”按钮,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之后,学生的微信端会收到一条反馈信息,而屏幕上对应的学生名字会由灰色变成绿色。原来,学生们是在进行扫码签到,而老师操作的正是该校开发的考勤系统。
该校网络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微信公众号需要每名学生绑定,一旦绑定就没办法退出再绑定其他账号,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代签”的可能性。如果学生缺勤次数达到4次或以上,就会触发“旷课预警”,并在管理员处实时显示。
更厉害的是,该系统的功能不止上课签到,老师还可以利用该系统随机点名提问。一旦点到某名同学回答问题,系统上会显示该同学的个人信息和头像,避免“代答”情况的出现,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有没有中途逃课。任课教师可根据回答效果给予加分,该加分在统计表中累计并显示。
记者还了解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也有类似的点名考勤方式。该校管理学院大一学生陈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的《企业概论》课程也是在公众号上点名的。学生先在公众号注册账号,每次点名时,输入老师提供的课堂编号来签到。每次上课,老师会在电脑上操作开放签到系统,每次签到时间有5分钟。另外,广东财经大学和广州大学甚至还有老师自己开发了点名软件,用于上课考勤。
声音
学生:更节省点名时间,更公平
高校点名有创新,学生怎么看?记者就此随机采访了十名在校学生。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陈同学表示,采用“互联网+”的方式点名“很新奇,也很好玩”,非常省时,“有时候一个班几十人的名字都念一遍,小半节课就过去了,现在几分钟就可以搞定。”
暨南大学的李同学认为,以前的点名太过松散太多漏洞,逃课和不逃课的人的平时成绩相差无几,“对于不缺勤的人很不公平”,现在创新的点名方式更加严格了,到勤次数本身就是平时成绩的一个衡量标准。
也有部分学生持不同看法。“我有时候就会帮我舍友签到。”暨南大学的王同学觉得,若“点名代答”“签到代签”等情况屡见不鲜,考勤未必能公平。广外南国大二学生朱同学有些不满地说道:“既然都是大学生了,不能像高中生那样管理得这么严格吧。而且有些课确实很无聊,不然我们也不会想着逃课。”
教师:来了不听课,老师很难过
“点名是应该的。”广东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黄敬聪老师对于点名非常赞同,认为学生不能忽视第一课堂的学习。对于新型的点名方式,他认为,如果新的方式能有效地增加出勤率、节省现场点名的时间,未尝不可一试。但不可过分依赖新系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传统方式结合起来使用。黄敬聪表示,传统的形式里比较有效的就是通过固定位置,生成名单,“但这种方式在两三百人的课堂里就没用了,看能不能将新老方式做更多的结合。”
暨南大学的彭老师表示,到课率与年级有一定关系。面向高年级开设的课程,由于学生实习、考试、就业等各种原因,缺课人数要比大一大二的课程多。“有些同学实习地不在广州,要他们每次上课都回来也不现实。”他还感叹,考勤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点名签到虽然能把学生“拉”回课堂,但回来之后学生如果“身在课室心在外”,上课时间在刷手机、看视频,精力完全不在课上,他会觉得很难过。老师自然是希望学生“因为自己的课程来上课,而非考勤这种外力因素”。
教育专家:学校还是要从课程入手
“现在是信息社会,随着互联网手段深入,学习领域里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手段都是可以尝试的。”教育专家李伟成告诉记者,这样的点名方式也符合学生的行为习惯,便于管理,同时便于学生参与进来。不过,千万不要增加老师学生的负担,不要做成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形式主义。
李伟成还建议,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还是要从课程入手,课程要对学生的就业和生活有帮助。“课程尽量不要太陈旧,学校已经不是象牙塔了,要适应学生兴趣的需要。”
统筹/信时记者孙小鹏
撰文/信时记者孙小鹏 奚慧颖 实习生钱晓恩 吴绍峰 通讯员陈文举 刘阳
摄影/信时记者梁钜聪 实习生陈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