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省份将迎高温 广东60市县(区)发布高温预警
12日,广州市天河路,两名女子用各种物品遮阳避暑。记者 肖雄 摄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谢庆裕 实习生/蔡沚彦)7月12日正式进入三伏天,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来临。我国高温范围继续扩展,局地温度超40℃,中央气象台预计13日全国高温面积可达364万平方公里,将覆盖21个省(区、市),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在广东,雷雨虽仍偶有来袭,却无碍南粤进入“烧烤”模式,高温烈日下,不少市民出门不久就大汗淋漓。12日全省共有21个市县(区)出现35℃及以上高温,其中梅县录得我省最高气温36.2℃。至12日傍晚,全省有60个市县(区)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信号(预计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主要集中在广东中东部地区。
省气象台预计,13日—15日,全省大部晴到多云,其中,粤西和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市县有(雷)阵雨局部大雨,粤北市县和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市县有35℃左右高温。市民户外活动需注意防暑防晒,并留意可能出现局地雷雨。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我国中东部地区将遭遇今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高温天气。
针对这次高温天气过程,气象专家建议,公众尽量避免在午后高温时段户外活动,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如出门需随身带好遮阳伞、帽,多喝水,以防中暑;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同时高温 南北方感觉不一样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表示,此次高温天气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局部强度大,北方的高温以晴热为主,而南方的高温以闷热为主,因此南北方地区的公众在体感上也有所不同。
南方的高温天气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白天受太阳短波辐射影响,地面温度会逐步上升。同时,在高压控制区也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一定的下沉增温效应。在辐射增温和下沉增温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导致高温天气的出现。目前,副热带高压位于江南东部,强度较强。未来副热带高压还会再度西伸北抬,因此,高温的范围将继续扩大。
“南北方在7月出现高温天气属于比较正常的现象。而本次高温与历史同期相比,并没有偏强。”历史数据显示,2013年7月23日至8月14日,我国南方曾出现连续23天的高温天气;同年7月25日至8月9日,北方曾出现连续16日的高温天气。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往往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节。今年三伏天共40天,7月12日入初伏,7月22日入中伏,8月11日入末伏。继2002年初伏时间为7月11日后,今载初伏日期为15年来最早。
中国天文学会李建基表示,随着碳排放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气温的高低受气候、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初伏、中伏和末伏当日不一定表示当天气温为夏季最高值。但三伏天热的原因在于,在一年中白天最长的夏至节气过后,地表热量仍然在不断积累,直至最高峰。因此,每年夏至之后的一个月,即在三伏天内,整个北半球的温度是最高的。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由于各年庚日不同,所以各年入伏的时间也不一样。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今年阳历7月12日便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同时,由于每年的夏至、立秋与庚日的间隔时长不一,夏至与立秋之间可能会出现4个庚日,便有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谢庆裕 蔡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