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球”的问题在“高俅”
高尔夫又叫“高球”,在国外本来是项健康、休闲、优雅、平民化的体育运动,在我国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甚至引来国务院、发改委等高层的严厉监管。问题还在于,此“高球”非彼“高球”,而是现代的“高俅”。
近日,全国各地66家高尔夫球场被取缔。国家发改委表示,按照国务院部署,各地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事实上,此次战果可谓惨胜。2004年以来,国务院各部委连发“十一道金牌”,十年颁布的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通知多达十一次,高球依然越飞越高。不仅数量持续攀升,而且“球杆上的腐败”也愈演愈烈,成了当代个别高俅、蔡京之流的专属领地。这也是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屡次出重手整治的病根所在。
当然,高球本身并不坏。在国外某些地区,只允许建立公共球场,而在美国,如果想要建立私人制球场,审批合格后也必须在其他地方再建一个票价低廉的公共球场,供大众消费,对收费标准也有额度限制。
一道家常菜被偷梁换柱变身鱼翅鲍鱼,高尔夫成了所谓的“上流社会”豢养的游戏,这不是美化而意味着变质。为了彰显这种身份象征,国内的高尔夫球场往往大多讲究“高大上”,占地规模很多都在1200亩以上。由此带来的问题接踵而至,违规占用土地甚至耕地,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浪费严重……巨大的利益诱惑带来的官场勾结、权钱交易自然难以避免,而“公款挥杆”与公款吃喝一样,都造成公共财富的巨大流失,成为百姓眼中的肉中钉眼中刺。
相比以往的“罚款了事”,此次直接取缔看上去严厉,其实无奈。因为,以罚代管似乎成了违建球场的“激励机制”。更严重的是,一些拿着“贵宾球卡”打球的权贵“暗中相助”,也让违建高尔夫球场的“保护伞”越张越大。
“高球”天生有着高贵的气质,不过在中国却生长出天生的傲慢,一种财富的傲慢乃至权力的傲慢。对于当下“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这种傲慢是不合时宜甚至是致命的。一根球杆隐隐地划出了一种阶层的差异,一种官员和群众的差异,这无论如何与“群众路线”相距甚远。这也是前不久商务部合作司司长王沈阳、交通部某司长因公款挥杆被处分的原因。取缔也许有一刀切之嫌,或许是权宜之计,但不祭起杀威棒,不足以震慑“高俅”们高贵的心。
从内心来说,我们对高尔夫运动本身依然保有乐观。就像当年小汽车是人们难以企及的高消费一样,高尔夫有一天也会走入寻常百姓家。到那时,打球者不再是“高俅”,而是大众“球迷”。我们希望这一天不会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