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智囊团”背后的中山转型战略

09.04.2017  04:48

  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焦兰生(右)为政府顾问颁发聘书。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刚刚过去的中山市“3·28”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除了以2500亿元签约总额在招商规模上取得历史新高之外,在“引智”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在开幕式典礼上特设的颁发政府顾问聘书环节,就是洽谈会上的“首次”。

  47名来自经济、金融、科技、规划、文化等领域的国内外顶尖专家受聘中山市政府顾问,其中17名为院士。以如此高的规格打造顶尖“外脑”资源,凸显出的正是中山在新一轮发展命题下加快推动战略转型的坚定决心与深远部署。

  ●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构成

  聚焦“高精尖”水平院士占总数36%

  中山市政府这次所聘请的顾问一共47人,均为国内外经济、金融、科技、规划、文化领域的顶尖专家,其中包括郑耀宗在内的17名院士占比达36%。

  在科技领域,进入“智囊团”的专家中不乏佼佼者。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黄维,是我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先后创建了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柔性电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柔性电子创新引智基地以及南京工业大学海外人才缓冲基地(先进材料研究院)等学术基地。

  在经济领域,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吴晓华,他长期从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跟踪分析和中国重大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工作,多次参加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稿撰写工作,参加过国家“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规划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何镜堂,曾主持设计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作品……

  在院士名单中,记者留意到有不少中山人或者祖籍中山的专家。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电子学专家郑耀宗,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海洋生物学家郑守仪,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通信专家赵梓森,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电压技术专家郑健超,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岩土工程、地质工程)专家李焯芬,中国工程院院士、塑性加工与数字化制造技术专家阮雪榆等人。这些从中山走出去的“名家”,将通过政府“智囊团”的渠道,更深入地参与到家乡建设与发展中来。

  领域

  放眼“大湾区”建设经济、城建与文化并重

  除了“”水平外,中山市政府这次所聘请的顾问也在国际化视野、大湾区战略方面突出了权重。跟“经济领域”专家过半的传统不同,除17名院士外,剩余30名专家在科技、金融、经济、规划和文化领域人数几乎并重,体现了中山新一轮的城市建设思路。

  当前,以破解“四个难以为继”的转型思路正在中山市全面铺开。经分析可以发现,这次所聘请的顾问中,跟中山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工作高度吻合。

  这些重点工作包括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等。其中又重点提到要学习借鉴国内外新区建设经验,突出环境营造、基础设施完善和重大项目引进,实打实推进翠亨新区和国际化滨海新城建设。

  围绕上述重点工作,这次中山聘请的规划专家“国际视野”显得尤为突出:

  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城市设计资深教授,国际著名湾区城市规划设计大师韩·梅尔(Han Meyer),他是三角洲城市化领域的首席研究学者,对建立城市肌理、港口和工业区、农业和水域景观的新关联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于水利工程和环境设计的整合与设计;

  来自新加坡雅思柏建筑设计事务所(RSP Architects)、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前局长、国际城市规划大师刘太格,他所参与的新加坡概念图的调整方案,被认为是一套引导新加坡迈向一个卓越现代城市的规划方案;

  美国“新城市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著名规划设计大师彼得·卡尔索普,被《新闻周刊杂志》提名为二十五名“先进技术先驱”之一;

  来自日本的户田芳树,则是国际著名的景观设计师……

  从这些专家所专注的领域来看,他们或在中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市城乡规划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及新区建设,尤其是翠亨新区与岐江新城建设方面,提供更为国际化的思路。这与中山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打造“山水相依”的现代化宜居新城思路相契合。

  取经

  打造“国字号”智库献策新发展战略

  放眼珠三角,市政府聘请专家、设立智库为其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的做法并不鲜见。

  从公开报道的情况来看,广州、深圳的模式是依托市发展研究中心开展智库建设,佛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等市则以设立决策咨询委员会、市长顾问团等机构来实现这一功能。中山此次聘请具有国际视野、大湾区设计经验、国内制造业领域科研专家来作为新一轮发展智库储备,可谓意义深远。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王珺也是中山市政府“顾问团”成员之一。他曾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省“十三五”对中山提出了新的定位,即打造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这“四个定位”回答了新时期中山发展的动力源问题。

  他认为,要把“四个定位”放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野来审视,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山在新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功能和发展的方向。中山现阶段转型,需要系统性的力量去推动未来跨越式的成长。这也牵涉到战略框架的改变,在王珺看来,新时期中山尤其要注重与珠江东岸、西岸的互动关系,既有别于珠江东岸模式,也不同于珠江西岸其他城市;既与东岸城市有对话,也与西岸城市有关联。其中,“宜居精品城市”是中山最特别的亮点,需要中山在更高的起点去谋划、赢得更大的城市招牌。

  随着深中通道的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即将开通,不久前的全国“两会”又透露出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讯息,中山位于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进一步确立。

  当前,中山积极谋划并推进大交通、大物流的现代化交通服务体系建设,就是要用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来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为政府决策提供国际视野和大湾区建设经验的“外脑”,也将给中山带来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编辑: 罗予岐